由新城廣播主辦的「樂動·新城」慈善運音會早前圓滿結束,活動匯聚過百歌手與運動員,帶來精彩的體育賽事及動聽的音樂演出,現場氣氛熱烈。其中,開幕的競技啦啦隊表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為整場活動揭開熱血序幕。
參與本次運音會開幕表演的本地競技啦啦隊「變色龍」(CMLN)的核心成員Kim和年青隊員Nicole接受訪問,分享演出體驗、隊伍組成歷程與行業發展趨勢。他們透露隊伍近年積極拓展演出與海外交流,期望推動啦啦隊文化在香港進一步普及。


啟德演出氣氛熱烈 觀眾互動成難忘經歷
回憶起在啟德青年運動場的演出,Nicole表示是她首次在如此多觀眾面前表演,尤其感受到現場熱烈氣氛。「觀眾即時的反應,例如看到高難度動作時立即鼓掌歡呼,讓我們非常振奮。」Kim則指出,這次演出視角與以往不同,「觀眾從高處俯瞰,無論是拋接動作的視覺效果,還是能量反饋,都顯得格外震撼。」

由前港隊成員發起 公開招募擴充規模
「變色龍」啦啦隊起源於2011至2013年間,由前香港啦啦隊代表隊成員組成。Kim解釋,當年因港隊資源不足,成員決定自立門戶,逐步吸納中學、大學隊員及教練及學生,持續擴充。2022年暑假,隊伍舉行大型招募,原計劃招收20人,卻收到超過70份申請,最終需舉辦三場試鏡,從柔軟度、體能、運動神經及才藝等多方面評估,以確保隊員能安全完成高難度動作。

難忘雨中演出與團隊成長
問及難忘經歷,Kim提到去年香港大球場七人欖球賽的中場表演,當時雖遇大雨,隊伍仍調整動作堅持完成演出,「妝容全溶,大家抹著雨水擰乾衣服繼續跳,非常震撼。」此外,她特別提到啦啦隊2024年參與的一次比賽,儘管未獲三甲,但此次比賽一改以往作風,由新隊員主導並積極進行新嘗試,最終新隊員亦展現團隊傳承與進步,令她深感欣慰。


平衡生活與訓練 靠自律與時間管理
現為大學生的Nicole身兼辯論教練與啦啦隊員,她強調時間管理與自律的重要性,「部分訓練如體能、拉筋、倒立等動作可自行於空餘時間練習,團體練習則專注協作與默契。」Kim作為全職舞蹈員,則靈活調整教班時間,優先配合團隊訓練與演出,並將行政工作交託隊友分工處理。



「雖香港啦啦隊圈規模小 但商演機會增多」
Kim透露,香港公開啦啦隊僅4至5支,競爭雖大,但商演機會明顯增加,「近五六年,好多主辦單位更傾向以啦啦隊取代傳統舞蹈、舞龍舞獅等開場,追求氣氛炒熱與視覺驚喜。」她指出,台灣、日本啦啦隊文化盛行,帶動香港需求上升,演出類型從開場、中場表演至與歌手合作漸趨多元。


赴台交流取經 盼拓大型演出機會
「變色龍」啦啦隊連續兩年赴台灣參加Monster啦啦隊暑訓,Kim表示,除了動作技巧,更學習到營運模式,如與品牌合作、推廣等。Nicole則難忘台灣集訓的密集性與專業,「全天候訓練,撇開雜事專注技巧,Monster成員更親自指導,獲益良多。」她期望香港大型活動能更多納入啦啦隊元素,提升公眾認知。

Kim展望未來,希望隊伍能參與更大規模演出,甚至做到50至100人匯演,展現本地啦啦隊實力,「無論交流、比賽或表演,都希望走向國際,讓更多人知道香港啦啦隊的存在與活力。」
圖片來源:新城廣播、「變色龍」競技啦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