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潘明駿醫生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潘明駿醫生

放射治療一直是癌症治療中的骨幹成員,但過往其角色未必是根治病情。隨著放射治療造影及技術的提升,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已做到高劑量、少次數「重鎚出擊」,而同時出現嚴重後遺症的風險亦較低,可根治部分癌症。即使是晚期癌症,若病情仍然適合,患者可以合併接受SBRT及藥物作全面治療,有效延長壽命。

主持:在癌症治療中,大家對放射治療也不陌生,是一種以高能量射線殺滅癌細胞的方法。近年出現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BRT),好處是高精準度、高劑量、治療次數少,本集請來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明駿醫生。潘醫生,不如先講解SBRT是甚麼,目前是否已被廣泛應用?

醫生:SBRT即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是一種非常精準的放射治療,以「高劑量、少次數」的方式進行,通常只需進行1至5次,每次均以高劑量的放射線精準對準腫瘤,結合高精準度與高劑量,達到有效殺死腫瘤細胞的效果。不過,這種治療方式對技術要求相當高,每次照射都必須非常準確,但腫瘤周邊有正常組織,有時腫瘤位置亦會因為呼吸或腫瘤面積的變動而有所不同,因此醫生每次也必須掌握腫瘤實際位置,甚至控制病人呼吸,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SBRT。

在香港,不論是公立還是私家醫院,已將SBRT應用於癌症治療,在過去5至10年間,這項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

主持: SBRT的療程只需要進行1至5次,是否與傳統放射治療相距甚大?

醫生: 以前列腺癌為例,傳統放射治療大概需要進行20至30次,每週5次,整體療程長達7至8週,病人需頻繁往返醫院;如果採用SBRT,療程僅需5次照射,通常隔天或每週接受兩次治療。研究證實,SBRT在治療前列腺癌方面的效果,與傳統放射治療相若,但患者無需頻繁前往醫院,尤其對於年長或行動不便的病人而言,是一個相對輕鬆的選擇。主持:為何以SBRT進行放射治療,次數能大幅下降,同時療效相若?

醫生: 我常以「打拳」作比喻,在傳統放射治療中,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完全實時掌握腫瘤的位置,因此只能將劑量分散,每次輕輕出拳;SBRT則是重拳出擊,每次施打高劑量,直擊腫瘤,但前提是必須精準命中,否則擊中正常組織,便會造成損傷。

主持:以「打拳」作比喻的話,大劑量會否令患者感覺被「重擊」,會有痛感嗎?

醫生:在治療期間,患者的感覺與傳統放射治療分別不大,因為射線在經過人體時,基本上沒有感覺,正如照X光或電腦掃描,也不會有明顯痛感。但其主要分別在於對腫瘤旁邊正常組織的傷害,如果不幸擊中健康組織,比傳統電療輕輕的打,SBRT所造成的傷害更大,因此必須安全、準確的治療規劃及執行。

另一個分別是在安全進行SBRT的時候,高劑量放射線如「重鎚」,大幅提升破壞腫瘤的療效,同時副作用較少。

主持:如何確保精準度?

醫生: 第一是精準的影像導航技術,每次治療前進行造影,例如磁力共振(MRI),以即時掌握腫瘤的大小、位置及周邊器官的位置,並根據每天的變化作出調整;第二是呼吸調控技術,尤其是肺部、腹部腫瘤會因呼吸而移動,致射線出現偏差,例如肺癌,治療前可使用呼吸閘門技術(gating),當偵測到腫瘤因呼吸移動至靶區外時,機器會自動暫停,直到腫瘤返回正確位置才再次啟動,可大幅提升準確度,實踐大劑量少次數。

過往因精準度和劑量受限,放射治療未能普遍以根治癌症為目標,以紓緩為主。但隨著SBRT技術出現及進步,現時甚至可以對某些癌症進行根治性治療,例如腎癌。以往腎癌對劑量低的放射治療反應較差,但研究發現,若使用高劑量治療,其實可以提高腎癌細胞的敏感度,有機會將腫瘤完全消除,突破以往的限制。

主持:這是否代表所有癌症也適合使用SBRT?

醫生: 這需要根據腫瘤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邊器官的距離作評估。例如若腫瘤過大(超過10厘米)或本身位置令癌細胞緊貼重要器官,便不一定適合使用高劑量照射,以免引致損傷。目前醫學已有實證支持SBRT應用於前列腺癌、肺癌、胰臟癌、腎癌。

主持: 剛才提到年長患者不需頻繁往返醫院當然是一大好處,除此之外,SBRT有沒有其他尤其合適的對象?

醫生: 除了長者,行動不便的患者也是受惠對象。以前列腺癌為例,治療方案除了手術外,也可考慮SBRT。在前列腺癌,有時會考慮以手術根治癌症,但因為SBRT無需開刀、麻醉,可短期內完成,對身體狀況較弱的患者而言也是一個安全而有效的治療選擇。

主持:針對較年長的患者,會否因高劑量治療而有不適?

醫生: 若治療執行得準確,過程中患者大多輕鬆,反而著眼點應該是後遺症,例如若胰臟癌放射治療時不慎波及小腸或十二指腸,可能導致日後出現胃出血等情況,這些後遺症並非即時發生,可能在數月甚至半年後才出現,須小心處理。但目前的技術進步,整體而言,若施行得當,嚴重副作用的風險一般為5%或以下。

主持:患上癌症難免感到徬徨,而現今醫療科技已經進步不少,SBRT是否帶來了很大變化?

醫生:以第一期或第二期的肺癌為例,傳統治療方法一般是進行手術,不過不少肺癌病人本身有長期吸煙的習慣,導致肺功能較差,未必適合接受手術,以前甚至有部分患者根本無方法可治。SBRT便是一個合適的選擇,無需開刀,但同樣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對於一些年紀較大、身體狀況欠佳的患者而言,這是一種既安全又不具入侵性的治療方式,更有機會透過SBRT達到根治效果,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主持:以往理解癌症治療大多是手術或其他傳統療法,如果將SBRT與傳統方法相比,SBRT的優點和缺點是甚麼?

醫生:先說缺點,SBRT是一種高劑量、極精準的放射治療方式,如果進行治療的醫療團隊缺乏足夠訓練,或者儀器配套不足,便可能出現問題。因為每次放射劑量都非常高,一旦目標不準確,可能會傷及周圍正常器官,影響安全性。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有充足的硬件支援和曾接受相關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包括醫生和放射治療師。幸而,香港大部分醫院都配備了合適的儀器,醫護人員也接受了完善的訓練。相比10年前,現在掌握這項技術的專業人員已大幅增加。

至於優點,由於SBRT是少次數、高劑量的治療方式,傳統放射治療可能需要數十次,例如前列腺癌治療可能長達兩個月,但使用SBRT只需5次便可以完成,這不僅縮短了病人的治療期,也讓醫療資源更有效地分配。

如果在私家醫院就醫,由於療程次數減少,患者需付出的醫療成本也會相對降低;而在公立醫院方面,輪候時間一向偏長,SBRT有助於提高效率、縮短輪候期,從而在整體醫療體系中有好處。

主持:在進行SBRT期間,用藥方面有甚麼需要注意?

醫生:其實SBRT主要適用於早期癌症,例如早期肺癌或前列腺癌,目的是達致根治。不過,現實是不少癌症病人在被診斷時已是晚期,例如第四期肺癌,這類患者多數需要藥物治療,如標靶藥物,但這些藥物隨時間可能會產生抗藥性。

在晚期癌症的治療上,醫學上有一個階段稱為「寡轉移」或「寡惡化」,意思是大部分腫瘤細胞對藥物仍有反應,只有少數部位開始惡化。我經常用「學生」來做比喻,大部分學生都聽從指示,腫瘤有所縮小,但只有一兩個「壞學生」反叛,令癌症沒法完全受控。以往可能並無方法管理「壞學生」而需轉換整個藥物療程,惟這等同放棄了能管好「好學生」的有效方法。現在有SBRT,醫生可以針對惡化位置進行局部放射治療,以SBRT將它們消滅,同時,可以繼續使用原本有效的藥物管理「好學生」,讓整體治療方案繼續發揮作用,不需要犧牲良好的藥效,延長藥物的有效期,達致全面治療,研究亦顯示這個方法,比單用藥物,整體生存時間有所提升。

主持:為甚麼有些晚期患者沒法使用SBRT?

醫生:SBRT雖然準確,但畢竟是高劑量放射治療。如果癌細胞已出現大範圍轉移,即不是一至兩個位置惡化,而是多處同時惡化,那麼同時以高劑量射線照射多個部位,便會對身體造成過大傷害。在這些情況下,還是會以藥物治療為主。

主持:SBRT每次進行療程只需短時間嗎?

醫生:進行SBRT治療的患者首先會躺在放射治療床上,醫療人員會為患者進行影像掃描,包括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以即時確認腫瘤與器官的位置。然後醫生與放射治療師會即時檢查影像,再調整床位及患者的呼吸配合,以確保照射目標準確。有時候,會使用呼吸調控技術,讓患者如潛水般,咬著儀器調節呼吸,在指定時機忍氣,然後進行照射,之後再次呼吸,這樣可以減少腫瘤因呼吸而移動位置,避免影響準確性。由預備至實際照射,每次大約需時30至60分鐘。

主持:聽完整個SBRT流程及好處,相信大家都了解SBRT適合哪一類患者。今天非常感謝潘醫生的詳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