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財經台《財智雙打》中,資深股評家胡孟青與資深主持魏美珍一直訪問過多位重份量的嘉賓,今集請來Raion Capital創始合夥人、R Hotels & Resorts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 – 葉偉倫(Roy Yip)分享成功經驗。這位擁有三十年地產與酒店管理及投資經驗的資深房地產投資者,十年前洞悉本地市場轉勢,以策略性視野投身日本,逐步打造一個橫跨東京、大阪等城市的精品酒店王國。

葉偉倫的故事,不只是一場跨境資產配置的實戰,更是企業家如何在波動的地緣經濟環境中,以冷靜判斷與長線思維推動產業轉型的真實範例。他不走「快錢」路線,反而堅守價值投資原則,在他口中:「投資若無經營,只是等待資本升值,終究流於被動。」
由地產到酒店:他如何嗅出第二曲線?
2013年香港樓市調控浪潮湧現,政府陸續推出雙倍印花稅與額外印花稅、收緊信貸,葉偉倫敏銳察覺:「樓市泡沫已開始浮現。」他決定將眼光轉向海外,並經過多方市場比較後,最終選擇日本為戰略重心。
「與部分東南亞市場相比,日本的經濟與政治環境穩定,長遠更利於資產保值增值。」葉氏於2014年購入首個日本物業,自此展開十年布局,由住宅擴展至酒店,完成從資產持有人到產業經營者的身份轉型。
他堅持:「投資不能只靠房產增值,必須具備策略與經營性,否則只是等運到。」
「投資,不能只是靜待升值,要主動創造現金流與品牌力。」

日圓、旅遊、城市人口紅利:三重槓桿撐起酒店版圖
葉偉倫在2014年進場時,日圓正在大貶,兌港元由7算跌至5算。「我當時不是只看價格,而是購買力與入場時機。」他指出,即使日圓疲弱,東京新樓價在5年間上升一倍以上,「匯率帶來的虧損已被升值彌補。」
他更早已預視到日本旅遊經濟將成為下一個增長引擎 – 奧運、IR(綜合渡假村)、世博會、賭場、觀光稅改革……這些政策背後是一整個城市經濟的催化。
他旗下大阪的酒店,於2025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達40%至80%。「這不是炒波幅,這是買入結構性動能。」

從中小酒店起步:操作日本的「低門檻」入口
葉偉倫指出,日本酒店市場結構與香港大相逕庭 – 「並非只有五星級、數百房的酒店才有商機」。他首間酒店僅50間客房,總價1,500萬港元,經日本銀行提供六至七成按揭,實際投入數百萬元即可入場,回報比預期更可觀。
他亦提到,日本稅制對外資極具吸引力:「用日本及外資公司結構型式來持有日本物業,使其稅項降至20.4%,相比經營其他類別業務利得稅35至40%為低,鼓勵海外國投資者加入振興旅遊業行列。」
此外,作為成熟市場,日本擁有完善的法制與物業管理架構,配合其團隊多年來於當地建立的營運網絡,即使身處海外亦能妥善管理旗下資產。
由投資人走向思想領袖:打造跨境資產視野
在連串投資實戰之外,葉偉倫近年亦積極分享知識與經驗,著有《創富之路:日本不動產攻略》,將自身經歷轉化為一套具系統性的資產配置思維模型。

他強調:「這不是一本投資技巧手冊,而是一本結合人生觀、金融邏輯與策略選擇的知識讀物。」
他的話語帶著一貫的務實與深度:「成功的投資不是比誰更早出手,而是比誰更看得懂局勢、守得住耐性、管得好風險。」
對於企業家、專業人士與高淨值投資者而言,葉偉倫的十年日本實戰,不只是一場成功的資產布局,更是一份長線、理性與策略交織的跨境經營啟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