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全稱是「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肩周炎是一種發生在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無菌性炎症。而治療肩周炎等痛症毛病,中醫有各種療法可以針對治療,舒緩疼痛。
傳統中醫學中,肩周炎的病名較多,由於風寒是本有的重要誘因,故常稱為「漏肩風」。而因本病好發於50歲左右的人,故肩周炎又時常稱作「五十肩」。從症狀特點來說,因患本病以後,肩關節不能運動,仿佛被凍結或凝固,故又稱「凍結肩」、「肩凝症」。
肩周炎的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肩周炎屬於「痹症」範疇,是由於五旬之人,肝腎漸衰,腎氣不足,氣血虧虛,令經脈及筋肉失於濡養,加之外傷勞損、或感受風寒濕邪等因素所致。此外,肩部的骨折、脫位,上臂或前臂的骨折,因固定時間太長或在固定期間不注意肩關節的功能鍛煉,亦可誘發肩周炎。
一般來說,肩周炎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疼痛期
患者通常出現漸進性的肩關節疼痛,這一過程可持續數周或數月。疼痛常在夜間加重,並且在患者側臥位、肩關節受壓時,症狀更加明顯。
第二期:僵硬期
這一階段通常持續4-12個月。患者主訴在日常生活中肩關節活動受限,而肩關節局部亦可見肌肉僵硬。
第三期:融凍期
這一階段持續數周或數月,隨肩關節活動度的增加,疼痛將減輕。
肩周炎的治療方法︰
中醫學對肩周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針灸治療、推拿治療、中藥治療(內服及外用)等。
一、 針灸治療
針灸是治療肩周炎最常用的方法,治療原則為通絡活血、袪風止痛。選穴多以肩關節附近的穴位為主,常用穴位為肩髃、肩髎、肩貞、肩前及局部阿是穴。再根據其疼痛部位,結合經絡的循行路線選取配穴治療︰
如疼痛位置在肩關節前側,屬手陽明經證,可加合谷穴。
疼痛位置在肩關節外側,屬手少陽經證,可加外關穴。
疼痛位置在肩關節後側,則屬手太陽經證,可加後溪穴治療。
在選取合適的穴位進行針刺後,可以電針法治療加強止痛效果。
如患者病屬風寒偏盛或虛寒體質所致,則可配合艾灸治療,或以TDP特定電磁波治療儀(俗稱神燈)照射肩部,以達致袪風散寒、溫通經絡的效果。此外,亦可在患者肩部疼痛的部位進行拔火罐療法。
二、推拿治療
患病初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方法是於患者肩部運用點按、揉拿及分筋等推拿手法。如患病後期出現肩關節活動受限時,於進行手法治療期間可囑患者做自主運動配合,以鬆解肩關節軟組織的黏連。
三、中藥治療(內服及外用)
在內服中藥治療方面,根據肩周炎的病因病機,治療上宜以補氣血、益肝腎、溫經絡、袪風濕為主。常用藥物如︰羌活、 桑寄生、 桑枝、 秦艽、威靈仙等。
肩周炎亦可以中藥外用治療,臨床上常用《醫宗金鑒》的海桐皮湯(藥物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沒藥、當歸、川椒、川芎、紅花、威靈仙、白芷、甘草、防風)外敷或外洗。其主要功效為舒筋活絡,行氣止痛。對治療關節炎疼痛,活動受限者有很好效果。
四、運動鍛煉及日常生活調理
患者平素應注意肩部的保暖,避免受風、寒、濕邪外侵,可多以暖水袋或溫熱毛巾外敷患處,並經常進行肩關節的自我鍛煉活動及避免拿重物。若患者肩關節活動功能出現障礙,甚至肩部肌肉萎縮,則必需加強功能鍛煉。具體方法如下︰
- 爬牆運動︰患者面對牆壁用雙手或患側單手沿牆壁緩慢向上摸高爬動,使患肢盡量上舉,然後再緩慢向下回到原處,反覆進行,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爬牆高度。
- 肩部環轉運動︰患者站立,患側單臂或雙臂順時針方向數次、再逆時針方向數次做環轉運動。
- 雙手背伸運動︰由健手拉住患肢手腕,向後背伸,並逐漸向上提拉,反覆進行。
- 外旋運動︰背部緊靠牆壁而立,上臂緊貼身體兩側,屈肘成90度並握拳,做上臂動作使拳頭盡量接近牆壁,反覆進行。
肩周炎有一定自癒傾向,但很多時自然病程長達6個月至3年,而且往往對日常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及痛苦,因此患者應當積極治療,並必需加強自主的鍛煉活動,以增進療效,縮短病情,加快痊癒。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 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 內中醫服務內容。
鳴謝:劉銧煒醫師
高級中醫師
編輯: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