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三女俠|誰是「零元購」的真正贏家?

財智三女俠|誰是「零元購」的真正贏家?

內地外賣平台掀起了一場「零元購」風暴。淘寶閃購和美團紛紛推出「滿18減18」、「滿25減21」等優惠券,甚至直接提供「零元購」的優惠,使得用戶瘋狂下單,單日訂單量屢創新高,甚至一度導致美團因流量激增而癱瘓。

表面上看,「零元購」策略似乎取得了成功,但實際上這是平台虧本搶佔市場的手段。短期內,用戶享受低價,但商家因補貼壓力被迫壓縮利潤,甚至降低產品品質。從長遠來看,一旦資本耗盡、市場格局固定,平台必然會漲價或降低質量,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這種「先壟斷、後收割」的套路,在共享單車和網約車行業早已上演。

香港的情況也類似。某中檔服裝品牌每三個月推出一次會員折扣,作為會員的我經常收到降價通知。久而久之,我只會等到打折時才購買,品牌則虛高原價再進行折扣。結果是品牌盈利壓力加大,消費者被訓練成「非折扣不買」,形成惡性循環,該公司的股價近年來已大不如前。

再看內地的平台競爭。根據統計,主流外賣平台在上一季度的虧損超過40億美元。這種惡性競爭不僅扭曲了商業邏輯,還可能使所有人最終成為輸家。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競爭讓企業陷入「內捲化」,只顧價格戰和流量競爭,忽視了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外賣平台的算法優化、配送效率和環保包裝等本應投入的領域,反而被冷落。零售業同樣如此,品牌專注於設計複雜的折扣規則,而忽略了提升產品品質。

當「便宜」成為唯一的吸引力,商業的意義便消失殆盡。這場補貼戰或許是一個警鐘:唯有跳出「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的怪圈,才能讓經濟和生活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