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內地消費的朋友們,大抵知道有種叫「跑腿」行業(Errand Service)。顧名思義,「跑腿」(Legwork)就是幫人奔走做雜事,用雙腿的勞動來獲得報酬,亦是內地電商行業發達下應運而生的一個職業。事實上,跑腿並不是甚至新職業,它主要用人作為物流「工具」,將貨品送到顧客跟前,跟我們80年代的「送貨」、「送外賣」等行業相類近。
眾所周知,內地電商行業競爭相當激烈,除了在成本上鬧到「極致」之外,在物流方面也得爭分奪秒,與時間競賽。疫情讓全球電商行業推至高峰,特別是內地電商行業,而各大電商平台為爭取更好的顧客體驗,開始流行「快電商」— 即日或即時配送,是電商平台對時間操控上的「極致」,亦同時造就了「跑腿」行業的黃金時期。
不過,即時配送亦有些「規限」:它的服務範圍主要圍繞本地客戶的即時性需求,要求跑腿們的點對點配送,配送半徑多集中於3公里以內,同時為了體現所謂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配送時間最快為30分鐘-2小時,又或者是半日內送達。
有內地研究報告曾經指出,2023年跑腿或即時配送行業規模超3.4千億元(人民幣),隨著電商產品種類、場景、時段的滲透率持續提升,預計2028年行業規模將超8100億元。
對於即時配送行業,印象較深的應該是2009年上綫的「餓了麼」,期後10年內,阿裡巴巴收了「餓了」外,還有美團配送、蜂鳥即配、順豐同城急送品牌等迅速冒起。正所謂餅越做越大,除了大平台旗下的即時配送服務,更多的是希望在此分一杯羹的「幫跑腿」公司,閃送(FKX.US)就是以跑腿App成功跑出,甚至跑到美國上市的初創企業。
閃送成立於2014年,成立初期的服務範圍也頗有趣,它是種一對一的個人服務,主打「江湖救急」,例如忘記帶銀包鎖匙、有急件要寄出等場景,由於事出突然而緊急,所以一般用戶需要支援比普通快遞配送更高的費用;期後,服務範圍亦擴展至商用層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閃送已有約270萬注冊騎手,而服務範圍亦覆蓋內地295個城市,成立10年期間,合共融資11輪,2024年10月正式於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招股價為16.5美元,發行400萬股ADS,集資6600萬美元。
即使閃送起家較早,但並非獨門生意,同時亦面對著其他競爭對手,比如達達、順豐同城、uu跑腿等, 而公司估值亦由2022年約100億元人民幣,降至2024年約71億元人民幣。
根據財報顯示,閃送去年首9個月營收為34.39億元(約4.9億美元),較2023同期增長3.7%;運營利潤為1.27億元,淨利為1.48億元。閃送(FLX.US)周一收報8.48美元,升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