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痛與「潮流病」  健身潮竟成常見誘因之一|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

脊椎病痛與「潮流病」 健身潮竟成常見誘因之一|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

近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急速的生活節奏,引發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頸椎病年輕化,長時間低頭使用電子產品正正是這個疾病的主要誘因。另一方面,健身潮雖能帶動運動風氣,但亦增加了運動創傷的風險。醫生建議,市民應該適當地使用電子設備,注意運動姿勢是否正確及量力而為。而年長人士,更要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查,及早發現脊椎問題,才可加以管理,避免影響活動能力。

健康-養和抗病兵工廠-痛症-脊椎病-頸椎

主持:今集的主題是「潮流中的脊椎病」,請來養和醫院矯形及創傷外科部(骨科)主管、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醫生。胡醫生,從你的臨床經驗所得,現今的社會趨勢與疾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而脊椎病是否也是其中一種與現代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潮流病」?

醫生:作為醫生,我們能直接感受到社會變遷對健康的影響。「潮流中的脊椎病」這個現象,正是因為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改變,許多疾病的情況也隨之有所變化。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現代人無論是處理個人通訊、搜尋資訊、觀看影視節目,還是工作溝通,都已離不開手機,導致大家使用手機的時間急劇增加。

主持:我也注意到坐車的時候,大多數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

醫生:這正是問題所在。大多數人在使用手機時會自然低頭,而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會導致頸部疲勞。可怕的是,很多人即使感覺疲倦,也未必意識到問題所在。此外,香港城市生活節奏急速且忙碌,大部分人也睡眠不足,如果白天工作勞累,還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頸部根本得不到足夠休息,長此下去,頸椎問題自然會浮現。再加上疫情期間,大家減少外出,手機使用時間進一步增加,導致近年因頸椎問題求診的人數顯著上升。

主持:頸部一直在承受負擔,但很多人往往渾然不覺,當覺得不適,是不是為時已晚?

醫生:確實如此。當病人開始感受到明顯的不適症狀時,問題往往已經積累一段時間。比如部分患者會突然感到頸部僵硬或疼痛,這些往往都是頸椎問題日積月累所導致的結果。

主持:大家可以如何調整生活習慣,以減低對頸椎的傷害?

醫生:雖然現代都市人的生活節奏難以徹底改變,但我們仍然可以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首先,建議大家重新規劃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例如避免長時間追劇集,可以把使用時間分散。其次,充足的睡眠對頸椎健康至關重要,理想的睡眠時間是每晚7至8小時。我理解在香港這個節奏急促的城市,要維持充足睡眠確實不易,但必須明白,長期睡眠不足不僅會影響整體健康,更會大大增加頸椎受損的風險。

主持:近年港人健康意識有所提高,除了電子產品的使用,運動健身也成為了都市人的新潮流。不過,聽說運動過程中也隱藏著一些健康隱憂?

健康-養和抗病兵工廠-痛症-脊椎病-頸椎

醫生: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健身運動確實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在年輕群體中,很多人熱衷於到健身房進行力量訓練,力求更健美體型。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運動相關的損傷個案有上升趨勢,例如在健身時不慎拉傷腰部或肩膀等,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

主持: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一次在家做重量訓練時,不小心拉傷了腰部,兩天都無法正常行走。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與不良的運動姿勢有關?

醫生:運動姿勢不當確實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過度追求訓練重量或運動時間過長也是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健身這類需要重複做相同動作的運動,長期進行容易導致慢性勞損。例如部分健身愛好者每週健身三次,每次訓練兩小時,這種高強度、高頻率的訓練方式,實際上對身體造成了相當大的負荷。

主持:健身時教練經常鼓勵我們突破極限,但是否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超過了自己的身體承受範圍?

醫生:沒錯,運動的目的應該是強身健體,而不是過度追求目標或體型。普通人不需要像專業運動員般進行高強度訓練。因此建議大家量力而為,避免過度訓練,部分肌肉組織一旦受損,會較難恢復至受傷前的狀態。

主持:醫生提到腰椎結構有其特殊性,是否可以簡單解釋一下?

醫生:腰椎的結構由椎骨和椎間盤組成,椎間盤是一種類似緩衝墊的組織,處於兩塊椎骨之間。它的外層是一圈韌帶,內部則是啫喱狀的物質。值得注意的是,椎間盤的血液供應相對較少,因此一旦受損,難以完全恢復。如果長期承受重壓,例如頻繁舉重,椎間盤可能會出現退化,甚至突出,引發劇烈疼痛。

主持:我那次受傷就是突然之間感覺到劇痛,完全無法行走。

醫生:您的情況相對而言尚算輕微,可說是比較幸運。如果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周圍的神經線,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坐骨神經痛,嚴重的個案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所以大家做運動時務必小心,避免長期超負荷訓練。

健康-養和抗病兵工廠-痛症-脊椎病-頸椎

主持:早前我們在節目中,也聽到不同醫生提到有關骨質疏鬆的問題。隨著年齡增長,長者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情況,這是否與年齡增長有關呢?脊椎問題似乎已成為一種新的「潮流病」,這是不是正逐漸浮現的現象?

醫生:其實運動並不分年齡,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長者都需要適量運動。近年來,很多資訊都強調長者需要運動,否則可能會出現肌肉流失,甚至引發肌少症。不少人因為接收到這些資訊,認為自己需要透過運動以維持肌肉量,這也是近年越來越多長者會選擇到健身房鍛煉身體的原因。

然而,長者在運動時需要格外謹慎,因為他們的受傷風險相對較高。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人的平均壽命位居全球之首,這得益於穩定的社會環境、優質的生活水平和完善的醫療服務。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經歷一系列生理變化,例如骨質流失。這個過程往往是漸進的,不少人外表看來依然健康,但骨骼可能已經變得脆弱,容易在運動中受傷。年齡增加,脊椎問題也會更明顯,最常見的是因骨質疏鬆而導致脊椎骨或腰椎壓縮變形,甚至因受力而壓扁。

主持: 您提到的「壓扁」,是指骨頭壓扁嗎?還是說軟組織的變形?

醫生: 我指的是骨骼被壓扁。隨著年紀增長,人體骨骼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簡單而言,健康的骨骼可比喻成磚頭,非常堅硬。但當骨質疏鬆時,骨骼就如海綿一樣脆弱,這種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醫生在進行手術時能清楚地觀察到,年輕人的骨骼需要很大的力量才能鑽透,而有骨質疏鬆的長者骨骼,則只需輕輕一按便會壓扁。

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我們要更小心保護脊椎。我有數個建議:第一,運動是必要的,但不需要過於劇烈;第二,避免提重物。例如買菜時不要一次提太多,可以分批購買。有些長者會選擇使用購物車,雖然能減少負重,但如果需要上下樓梯或抬起購物車,也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所以分批處理是最理想的方式。

主持: 長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骨質密度情況如何,在運動時也未必有察覺,這樣是否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健康-養和抗病兵工廠-痛症-脊椎病-頸椎

醫生: 的確如此,但透過定期檢查,便可及早掌握骨質密度的情況。家庭醫生通常能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檢查骨質密度的過程非常簡單,就像照X光一樣。

主持: 何時應開始進行這類檢查呢?

醫生: 對女性而言,一般建議她們在停經後開始定期檢查,大約在60歲左右。至於男性,雖然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低,但同樣建議進行定期檢查。

主持: 經常提到生活中有情況容易導致脊椎受傷。那麼,脊椎本身是否真的這麼脆弱,還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使它變得脆弱?

醫生: 脊椎本身確實存在一定弱點,特別是椎間盤部位。整條脊椎中,頸椎和腰椎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因為這兩個部位的活動量最大,需要經常轉動或彎曲,例如低頭和彎腰撿東西。而胸椎則相對穩定,因為它受到肋骨和肺部的保護,活動量較少,因此不太容易受傷。

主持: 剛才提到,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會為頸椎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們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頸椎需要承受頭部的重量。

醫生:人的頭部重量大約10磅左右,因此長時間低頭會讓頸椎承受很大的壓力,我們需要適時讓頸椎休息。

主持: 那麼小朋友長時間使用手機是否也會對他們的頸椎造成影響?

醫生: 現在頸椎問題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年輕人因為長時間低頭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已經出現頸痛。我建議家長關注孩子的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避免不良姿勢,例如側躺、趴著或把手機越拿越近。

主持: 非常感謝胡醫生的分享,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多注意自己的脊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