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狹窄新希望:TAVI開啟全新治療篇章

主動脈瓣狹窄新希望:TAVI開啟全新治療篇章

隨著香港及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位於心臟出口,是所有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的必經之路。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老年人的主動脈瓣會逐漸退化、鈣化,導致瓣口變窄,從而引發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

除了退行性變化外,香港的老年患者中還常見因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及先天性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異常所引起的病例。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下肢水腫、頭暈以及暈厥;若病情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臨床上,醫生會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來確診此病症。

健康-心血管健康-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tavi

過去,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只能透過傳統的開胸心臟手術進行治療。這類手術全程必須採用全身麻醉,手術中需要進行胸腔切開,並透過體外循環機來替代心臟的血液輸送功能,以確保手術期間血液持續流動。由於手術風險相對較大,部分老年患者因體質較弱而無法承受傳統開胸手術。

近年來,一項名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的新技術問世,為治療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提供了另一種選擇。TAVI屬於微創手術,僅需局部麻醉即可進行,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及侵入性。在手術前,患者通常需接受電腦斷層掃描,以評估血管與瓣膜的解剖結構是否適合手術,並決定植入哪種類型的人工瓣膜。

在TAVI手術中,心臟科及心胸外科醫生會在腹股溝部位將導管放入股動脈,再將攜帶新瓣膜的導管推進至心臟。在即時影像的引導下,醫生能精確地將新瓣膜部署於主動脈瓣位置,使其取代原本病變的瓣膜。手術結束後,專用閉合裝置會用以封閉穿刺部位,從而確保血管完整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健康-心血管健康-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tavi

由於TAVI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且恢復期快,這項技術已廣泛應用於治療老年患者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對於高齡患者來說,一旦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應儘早就醫,並與心臟科及心胸外科醫生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如今,曾被視為難以治療的主動脈瓣狹窄,正因TAVI手術的發展而迎來新的希望,讓越來越多老年患者看到了重獲健康的可能。

黃浚嘉醫生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代表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