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位於右上腹部的一個重要器官,它被包在肋骨底下,並且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重量約為1公斤至1.5公斤。肝臟的大小通常會視乎人的高度而有所不同。愈高大的人,理論上肝臟也會愈大。肝臟的主要功能包括解毒、新陳代謝、控制血糖以及製造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今集新城知訊台播出「好健康靠肝腎」,請來了香港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石黃海醫生,與大家介紹常見的肝病。
肝病的成因和普及性
肝病本身會令肝臟發炎,過程中會不斷受損又修復,繼而導致肝纖維化。肝臟受損的常見成因包括:
• 病毒性感染
• 飲酒
• 代謝性問題
• 免疫系統性疾病
• 錯誤使用某些藥物

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時大約有7%本地人口染有肝炎病毒,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在香港比較常見。另外,一些代謝性問題所引發的肝疾病(例如脂肪肝)都愈來愈普遍,估計現時本港約20-4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各類肝病的症狀
事實上,肝病本身並沒有明顯病徵。如果未進展到失衡的情況,即使肝癌病人,都未必會有病徵。常見肝病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
肝炎症狀
大部分患者都是沒有症狀的。即使出現肝纖維化,很多病人都不發現。當病情發展到較後期,病人才會出現面黃、消瘦等病徵。
脂肪肝症狀
脂肪肝主要是由飲酒和新陳代謝等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所引起。另外,脂肪肝患者不止限於肥胖或過重人士,身材標準的人都可能患上脂肪肝。跟肝炎情況相似,大部分脂肪肝患者都未必有明顯病徵,但隨病情發展,患者有可能漸漸出現肝臟發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情況。
肝硬化症狀及併發症
同樣地,早期肝硬化都未必有明顯病徵。不過當病情發展到較後期,患者有可能出現面黃、痕癢、腹水、腳腫,甚至食道血管爆裂和吐血。嚴重肝硬化令肝臟解毒能力下降,繼而引起肝昏迷。輕微的肝昏迷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而嚴重的肝昏迷可使患者出現說話不正常和神志不清等症狀。
肝癌的本地數據及其他慢性肝病病徵
根據衞生署2021年的資料,本地肝癌發病率為每年約1,700人,在各癌症中排第5。而死亡率則約1,500人,在各癌症中排第3。死亡率高是由於大部分患者初期沒有出現明顯病徵,發現患病時已經屬晚期個案。事實上,病人愈遲發現患病,治療的選擇亦相對有局限。相反,有本地的大學研究指出,透過檢查診斷出早期癌症,可增加存活率。

由於肝臟負責製造蛋白質,一旦肝功能受損,病情會導致肌肉流失,病人亦可能出現食慾不振。當病情發展到較後期,病人可能出現腹水、腳腫、面黃和精神欠佳等情況。
以上資訊由關注您肝腎健康的香港大塚製藥有限公司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