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快樂嗎?」這是每位父母對孩子最衷心的渴望。香港小朋友有不同壓力,要感到快樂和幸福不容易。懂得感恩對孩子成長甚有益處,專家教家長如何培養感恩的心, 捉緊每個小確幸 。
根據嶺南大學的研究調查,香港學童的快樂指數在過去三年持續下跌,疫情後更跌破了7分的關口(滿分為10分),截至2023年,快樂指數為6.62分,在競爭與壓力的環境中,要感到快樂似乎變得不容易。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出能夠體會、珍惜生活中每一份小確幸的快樂小孩呢?
感恩能幫助孩子接受挑戰
感恩不只是禮貌地說一聲「謝謝」那麼簡單。美國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賽里格曼將「感恩」特質納入為24種品格強項之一,它能讓我們在不完美的時刻中發現值得欣賞之處。例如,孩子學騎腳踏車時少不免摔倒,每次都令他們沮喪到懷疑自己。而實際上,每個懂得踏單車的人都會知道,摔倒是學習平衡的重要步驟,每一次的跌倒,都是孩子接近成功的一步。
當我們引導孩子從這些挑戰中看到自己值得欣賞的一面,感恩自己不言棄,就能學會在困難中找到讓我們堅持下去的信念,成為成長動力,這也是一種深層的感恩。這種感恩態度能幫助他們建立更加積極和具彈性的生活觀,協助他們面對未來的挑戰。
感恩是種令人幸福的超能力
對孩子來說,感恩真的就像是一種超能力。當我們教導孩子感謝生活中的每件小事,例如爸媽的照顧、老師的指導,甚至是朋友的一個微笑,我們實際上在幫助他們建立一種正面和積極的世界觀。這種心態使他們更加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從而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滿足,增強了家庭間的親密感,培養同理心和善意,學會欣賞世界。
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
幸福感隱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可能是孩子在籃球賽中投進的關鍵一球,一個晴朗的早晨,或者是街上不起眼的小花。這些瞬間雖然簡單,卻是生活的快樂來源。感恩特質讓我們的感官放大,更加懂得觀察和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並為此而慶祝。多與孩子分享這些經歷,教導他們如何發現生活我小確幸。
如何培養感恩、幸福小孩?
最近,香港遊戲及心理治療學苑舉辦了「正向情緒工作坊」,透過不同遊戲讓學童發掘自己的品格強項和培養感恩的能力。輔導員運用「感恩三步曲」—— 用眼看、用心感受和用行動來引導孩子感受生活。有些孩子日常可能常與兄弟姊妹爭吵,但當陪伴他們回想日常家人為他們做的事,有些孩子會在感恩花環上寫下「感謝弟弟常陪我玩。」當然,我也鼓勵孩子把花環帶回家,以行動表達這份幸福感。
日常生活中,爸媽也可以遵循「感恩三步曲」來身教出感恩和幸福的孩子:多「用眼看」來留意孩子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善意行為。然後,「用心感受」這些美好瞬間帶來的溫暖和快樂。最後以「用行動」來回應和表達對孩子感謝,並常常欣賞自己和子女的強項和努力。
快樂,早就在身邊。
鳴謝 : 實習輔導心理學家
車曉嵐(Jessica C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