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漸長,身體退化似乎無可避免,但失智症是一種不正常的腦神經退化,最明顯是認知功能的急速退化,影響到生活自理的能力。如何及早發現失智的先兆,成為預防失智的關鍵!醫生指出,原來在失智症患者在確診前十年,步姿就已經暗示失退的先兆……
你有想過步姿和失智症的關係嗎?腿和腳是身體的「運動中心」,而很多研究指出,人體的雙腿和大腦具有雙向關係,其中神經系統健康依賴於腿部肌肉發出的訊息,而肌肉健康依賴於大腦發出的指令;所以,一旦感到下半身,特別是腿腳無力或虛弱,可能反映你的大腦正在退化。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曾經研究為何步行速度會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研究團隊把步行速度分為步幅和步頻這兩個因素來考查。結果發現,步頻對認知功能沒有影響,但步幅的影響卻很大。
研究所按照肌肉和身體機能的組合,將老年人分為4類:
(1)有肌肉且腰腿靈活的人
(2)沒有肌肉但腰腿靈活的人
(3)有肌肉但腰腿不靈活的人
(4)沒肌肉腰腿也不靈活的人
我對他們認知功能降低的風險進行比較後,發現第三、四組腰腿不靈活的人,認知功能更容易退化,跟有沒有肌肉沒關係。結果表明,與步幅寬的人相比,步幅窄的人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和失智症發作風險都高達3.4倍以上;若只以女性作為比較,則高達5.8倍。
台灣黃軒醫師引述最近發表在《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的一項研究,指出大腦在失智前,你的走路姿勢會發出健康訊號,且最早在10前就有徵兆!
研究發現,在老年人中,肢體動作功能出現衰退趨勢,例如走路的步伐型態,出現比認知障礙早長達10年之久,背後可能反映著其關節系統、肌肉組織、神經系統出現病變。
4種走路姿勢暗示失智可能
因此,他提醒當發現長者的步姿出現以下變化,就需要特別注意:
拖行:腳步沉重,似乎被地心引力吸住,無法輕鬆抬起腳走路,這可能反映出腦積水等大腦疾病的徵兆。
搖晃:行走時總是搖搖晃晃,似乎找不到平衡,這可能反映小腦功能障礙,背後可能與腦出血、腦梗塞或腦腫瘤等疾病有關。
跛行:只使用一隻腳來行走,另一隻腳可能因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而無法正常移動,這可能與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狹窄等疾病相關。
小碎步:行走時步伐急促且小,腳掌擦地而行,身體僵硬,這可能是柏金遜或其他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疾病的早期信號。
預防失智由改變步姿開始
日本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4個老年人就有1人患失智症的時代,因此,與長者健康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
2022年,NHK的電視節目《改變明天的使用說明書》做了一期以步幅為主題的節目,對擔心患上失智症的老年人進行了步幅指導。那些老年人增大步幅生活一個月後,大約7成人的認知功能得以保持或改善。他們回饋說:「能有意識地邁開大步心情愉快地運動了,所以健忘的時候也減少了。」
厚生勞動省製作的增進健康運動指南中,有個「+10」的口號,指的是比現在多活動10分鐘的身體。厚生勞動省建議的運動時間,18到64歲人群為每天60分鐘,65歲以上人群每天40分鐘。此外,想要掌握運動量,步數是個一目了然的指標。建議65歲到74歲的老年人將目標設為7000步,75歲以上的老年人設為5000步。如果按照「+10」的原則運動10分鐘,則能增加1000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