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在巴黎再創神話,為香港寫下奧運第4金的歷史。今屆巴黎奧運,張家朗再現抗壓本色,戰勝一連幾場「逆境波」,金牌賽中經歷3次「一劍定勝負」,最終憑着「強大的心臟」以15:14擊敗對手成功衛冕,為香港奪得歷史上第2面的奧運男子個人花劍金牌。
父母由反對到全力支持張家朗的劍擊生涯
張家朗中學時期先後就讀百年老校英華書院及林大輝中學,出生於籃球家族,父母均為甲組運動員。張家朗自小跟父母學打籃球,直至中三那年,因籃球隊沒有暑假集訓,張家朗父親便為他報名參加劍擊班,初時他並沒有立即迷上劍擊,反認為劍擊很沉悶,曾表示學習劍擊步法時讓他感到不耐煩,但由開始執劍及比劍開始,便對劍擊感覺大改,從此覺得劍擊刺激好玩,而且他只練習了3個月便能站上舞台,因而由籃球轉為發展劍擊。後來張家朗更為了專心練劍決定停學,停學兩年後參加亞洲劍擊錦標賽奪得冠軍,獲得參加里約奧運的資格,雖然最後於里約奧運16強止步,但經驗的累積,為他帶來之後東京及巴黎奧運的金牌佳績。
雖然出身於運動世家,但張家朗的父母起初堅決反對他踏上全職運動員之路,皆因同為運動員的他們深深明白此路難行,但幸得張家朗對劍擊的堅持,年紀輕輕已在不少比賽中贏得佳績,父母便開始接受並支持兒子全心追逐劍擊之路。而父親更為支持張家朗,讓只有10多歲的兒子,跟隨香港劍隊師兄到歐洲欣賞高水平的劍擊賽事,讓他擴闊視野。
張家朗從挫敗中磨練出一種心態 擅於在逆境扭轉局勢
有追開張家朗賽事的觀眾,相信都見識過張家朗打「逆境波」的本事。回到金牌之前,其實張家朗早已在奧運中嶄露頭角,曾在64強、32強及16強徘徊,雖然躋身奧運,但屢次未能晉級4強的他,亦曾懷疑過自己是否不適合劍擊。當時張家朗時時感到氣餒,結果教練讓他放一周的假,在這個假期裡,張家朗悟出一個道理「困難都係自己畀自己」、「再煩都冇意思,浪費時間」,更一改逆境心態,當期後的每一場賽事處於落後之時,都不再感到擔怯,反而變得更專注打好自己的劍。
經歷過失敗的滋味,回到4年前的東京奧運,張家朗曾在8強中落後5分,反勝超前,張家朗曾表示當刻由「唔知可以點」變得非常集中,更直言「到了9:14,就係呢刻,我突然非常集中,我見到嘅只有眼前,冇後路,我同自己講,上前,打贏佢。」然後更說爭奪金牌的前一刻,他仍然在玩手機遊戲,不過經歷過輸輸贏贏,張家朗比賽的心態比以前變得更加成熟,無論是東京奧運還是今屆巴黎奧運,他勝利的法門都離不開「平常心」。他視奧運比賽為一般的比賽,表示每場比賽「做好自己就足夠」,更明白到比賽總會有輸有贏,「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怕「輸」則無懼,放下不必要的包袱,專注自己,才能發揮自己的最佳水準,而張家朗就是用這種心態戰勝每一場的「逆境波」。
張家朗勉港人 : 遇到唔如意嘅事,都要堅持到底
直到今屆巴黎奧運,張家朗在8強、4強,甚至金牌賽,都表現出從後追上的逆境自強,每次在最關鍵的一刻都能發揮水準,反勝對手,雖然看得全港市民都捏一把汗,但這種精神確實值得港人敬佩。張家朗在比賽完結後,與香港人分享的抗壓秘訣是「就算遇到好多挫折都好,都記住自己點解要開始,可能會遇到唔如意嘅事,但都要堅持到底」
圖片來源 : IG@fencing_f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