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肚、肚瀉,個人冇曬精神?呢啲徵狀可能源於——腸易激綜合症(IBS)為何同樣的食物和環境,腸易激患者特別容易腹瀉呢?「腸易激綜合症」又稱「大腸易激症」,是由於患者的腸臟功能紊亂、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這是一種慢行功能腸胃疾病,雖然未至於影響壽命,但長期腸胃不適容易加重身心負擔!
腸易激綜合症是什麼?
腸易激綜合徵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功能性的胃腸疾病,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症狀,伴有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缺乏血液及腸鏡檢查能解釋以上症狀的器質性病變,如胃腸潰瘍、炎症性腸病、憩室炎、胃腸道感染及腫瘤等。
通俗來說,就是時常出現不規律的腹痛或腹脹,伴有腹瀉或便秘,但又沒有器質性改變。
它雖然不會影響人們的壽命,但會加重其身心負擔,降低生活質量。腸易激綜合症多見於30-59歲的中年人群,女性更為常見,但由於人們對於該病的認識有限,70%以上的患者並沒有得到正確及時的診治。香港大約有5%至10%人士患有此病。
病發時有什麼感覺?
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大致分為內在及外在因素。患者會因為腸胃蠕動不規律而造成不適,亦因每個人的腸胃神經線和腸胃中細菌的健康程度有異,所以症狀的程度亦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會肚痛,感覺腸胃似「扭毛巾」,伴以肚脹、肚瀉或便秘,一般持續數星期至一個月,而外在因素則多由情緒所致,包括焦慮、壓力、緊張等。腸易激綜合症為慢性腸胃疾病,與急性的腸胃炎在臨床症狀上不大相同。
西方醫學研究指出,腸易激綜合症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症狀:
肚瀉型:大便一般呈糊狀或水狀,甚少出現大便過硬的情況。
便秘型:大便一般過硬、過乾,甚少出現大便稀爛的情況。
混合型:大便稀爛或過硬的情況會交替出現。
腸易激綜合症注意事項
鑒於腸易激綜合症的發病涉及諸多方面,因此更應強調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除了注意起居、規律進行體育鍛鍊、戒煙戒酒之外,還可從以下這些方面著手。
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容易放屁、易腹瀉,這與日常生活飲食也有一定關係。每位患者的消化和食物觸發因素有所不同,留意自己在進食哪些食物後產生不良反應,減少進食相關食物,可以降低發作機會,例如:
1、富含寡聚糖、雙糖、多聚醇化合物等成分的食物,有助降低腸易激發病機會。
食物種類 | 宜進食低FODMAP食物 | 減少進食高FODMAP食物 |
穀類食物 | 米、燕麥、粟米 | 小麥(如麵、麵包)、大麥、黑麥麵包 |
奶類製品 | 杏仁奶、車打芝士 | 牛奶、乳酪、牛油 |
蔬菜 | 深綠色有葉蔬菜 (如菠菜、芥蘭)、茄子、蕃茄、番薯、薯仔 | 洋蔥、蒜、菇菌、椰菜花、蘆筍、牛油果 |
水果 | 香蕉、檸檬、橙、奇異果、草莓、藍莓 | 蘋果、梨、西瓜、芒果 |
2、高脂肪、辛辣、麻辣和重香料的食物;
3、高膳食纖維素食物可能對便秘有效,但對腹痛及腹瀉不利;
4、一旦明確食物過敏原,應避免攝入含有該過敏原成分的食物;
腸易激綜合症的發病機制由多因素參與,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可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西方醫學角度而言,暫未有證據指出腸易激綜合症會增加腸道患上惡性腫瘤風險,然而,中醫認為腸胃道的健康與身體整體平衡密切相關,長期腸道功能不調可能會引致身體失衡,從而增加某些疾病風險。故此,為了健康著想,除了飲食生活方面的控制,還可以從降低腸道敏感度著手。
採用抗生素治療,降低腸胃敏感度
為什麼有的人腸道比別人更敏感?大機率上推測可能跟腸道菌群的組成有關係,所以可以嘗試改變腸道菌群來治療。
1、益生菌製劑可能有用,但效果不明顯。普通市民亦不清楚哪種益生菌或者什麼分量才能有用。當然,益生菌製劑幾乎無副作用,也不反對食用。
延伸更多:保健專家|食咗益生菌半年都無助通便?專家拆解常見誤用與迷思
2、另外一種可以嘗試的方式是通過口服Rifaximin改變菌群結構。它不會被吸收入血,即是患者服用後可排泄出體外,它可以殺死腸道內的壞細菌,然後騰出更多空間讓好的細菌生長,即「益生菌」。這種藥物主要針對肚瀉型患者,臨床數據顯示,4成患者可減輕肚脹,7成患者服用後紓緩肚疴症狀。
延伸更多:消委會解構40款益生菌補充劑 嬰幼兒亂服益生菌易招副作用
除食物外,壓力可能是另一大致病因素,因此有健康的飲食習慣,配合適當運動並放鬆心情,有助控制腸易激對身體或生活的困擾。但並非每次腸胃不適都屬於腸易激,須有醫生作專業判斷,如有不適請盡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