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DSE專訪 | 何淑妍校長用數學理論激勵人心 公開試後一大啟發受用終生 : 想成功先要認清自己

2024DSE專訪 | 何淑妍校長用數學理論激勵人心 公開試後一大啟發受用終生 : 想成功先要認清自己

公開考試是一場實力的比併,每年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今屆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的考生來說,相信迎接放榜就如面臨一場「前途生死戰」。究竟DSE的意義何在?所謂「一試定生死」,定奪的是「成績」還是「心態」?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何淑妍校長,曾失利公開試,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亦曾飽受荊棘,但卻正因為這些經歷,讓她成功走上校長之路。何校長直言公開試給予她一大啟示 — 「想成功,態度先係最緊要,成績並唔代表一切。」

2024dse-何淑妍校長-公開試

成為一校之長前 曾經歷「公開試之痛」

何校長與大部分香港人一樣,都經歷過公開試的洗禮,雖然她現為一校之長,但原來她亦曾面對過「考試失手」的悲痛:「記得當時好盡力準備公開試,同同學一齊溫書,一心諗住可以喺原校升中六。」雖然心懷壯志,認真對待考試,可惜結果卻未盡人意:「當年會考有一科未達標,我入唔返原校,仲記得放榜嗰日係一個下雨天,我喊住搭的士去搵另一間學校升讀。」何校長直言這不是她預期的結果,並感到非常失望,幸好最後她能順利獲得另一間中學的取錄,並在親友鼓勵下逐漸接受眼前的一切。

縱使結果未如理想,但正因為這一役,讓何校長脫胎換骨 :「呢次考試令我有好多體會,發現自己可以更盡力,反思自己不足,知道自己弱項,對我往後高考好有幫助。」後來何校長成功考上大學,主修的更是最擅長的數學系。

錯過人生規劃最佳時機:畢業嗰年先發現原來做老師要讀教育文憑

沉醉於數學世界的何校長,形容自己在大學時期一直沒有做好人生規劃,她形容:「我當時同好多同學一樣,目標只係考好手上嘅科目,唔會諗到好遠,嗰時連中六中七讀咩都冇諗。」「讀大學時,好直接覺得畢咗業先諗,但其實咁樣太遲,畢業嗰年先發現原來做老師要讀教育文憑,身邊啲同學都報晒名,我發覺時已經過咗Deadline。」「而家覺得訂立長中短期目標好重要,因為望遠啲先可以更加聚焦現在,諗定大學想讀咩科,就可以制定現時嘅讀書策略。」

2024dse-何淑妍校長-公開試

雖則比同屆畢業的大學生晚了一步修讀教育文憑,但她卻沒有因此而比他們「遲起步」。大學畢業後,她在一所技能訓練中心教學,經歷過每晚以淚洗面的日子,獲得的卻是影響一生的教學經歷,那段最難過的日子讓她更認清自己,並立下成為一位好老師的決心,直到現在,她已成為一位受學生尊敬的一校之長。「由公開試到而家,過咗一段好長嘅時間,令我更加發覺,成績唔等於一切。係咪考得好就等於未來會好順暢?呢刻成績唔理想,係咪無法成為一個成功嘅人?其實成功嘅定義有好多種。為學校、社會、任何人作出嘅貢獻,都唔會反映於成績,反而日後嘅人生處事、待人接物及態度先係最重要。最緊要係要認清自己。」

用數學理論鼓勵自己:肯試有一半機會成功,唔試就一定係零

的而且確,公開試會影響考生當刻的選擇,但「定奪生死」的從來不是「成績」,而是「心態」,能否擁有成功的人生,關鍵其實在於一個人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否抱緊信念。何校長熱愛附加數,她的人生座右銘也離不開數學百分比,「父母曾經同我講,『肯去試,有一半機會成功,但唔去試,成功機會一定係零。』就係呢句說話提醒咗我。」

2024dse-何淑妍校長-公開試

事過境遷,回望當初,何校長認為公開試只是一張「階段性的成績表」,至於往後能否達至成功,則取決於做人處世的態度:「一個人能唔能夠成功 ,99% 都係睇佢肯唔肯努力,其餘1%就係環境因素及個人天賦,所以最重要就係信自己。」

圖片來源 : 何校長提供
撰文 : 謝明蕙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