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華中學著重體藝發展 每日早會堅持一個傳統

漢華中學著重體藝發展 每日早會堅持一個傳統

位於小西灣的漢華中學,是本港少數一條龍直資中小學,「天天做早操」更是漢華的特色傳統。今集《教育+ KK校長室》「直資學校系列」 漢華中學關穎斌校長向嘉賓主持、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陳狄安主席和主持人KK分享學校重視幾個方面,培育二十一世紀社會棟樑。

實行一條龍學制

漢華中學創辦於1945年,當時有幾個有志在教育發展的年輕人來到西環辦學,雖然當時校舍不大,但是得到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的支持,校舍逐步擴建,到2006年遷至小西灣校舍,成為一條龍直資中小學,中小學在同一個校舍這是其一大特色。

陳主席認為,漢華中學雖然有很悠久歷史,但校徽的設計卻體現出與時並進的特質,並非傳統80年代的產物。校方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例如加強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知識型經濟的新一代。

重視中華文化學習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中華文化學習,關校長認為,「香港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很著重同學學習中華文化傳統,令學生認識多一點國家,以及要裝備好自己。

漢華中學-一條龍-直資學校-校長室5
上課情況。

學校亦重視兩文三語,既設全英文授課班,也有全中文授課班,還有部分科目以英語教學,照顧不同語文能力的學生。關校長表示:「漢華有一個傳統是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令教育有新元素,最終是培育能夠面向未來的同學。」

著重兩文三語教學

小學的中文課是用普通話,一些科目用英文教學,如科學科、視覺藝術科。至於中學部,部分的班別有全英文授課,也有全中文授課,也有班別部分學科以英文授課,以照顧不同的語文能力的學生,以及回應不同發展的學生的需要。

陳主席認為,香港大部分學校以兩文三語教學,即使是內地學生來到直資學校,語文不是大困難。有些學校會特別安排一些粵語班、英文補底班或者增潤課程幫助他們適應,這正是回應社會的要求。

發展體藝 培養品德

漢華中學-一條龍-直資學校-校長室3
甲組足球隊於中學校際足球比賽勇奪亞軍。

漢華另一個傳統是著重體育藝術發展,以此培養同學正面品格,包括刻苦、耐勞、專注、不怕困難、勇於面對挑戰;學生在學習或比賽過程學會接納、包容、互相欣賞等等。校方稱體育藝術為第二課堂,歷年培養出不少優秀的畢業生,在電視台、電台擔任監製、編導、美術指導等,皆有出色表現。

走出課堂 情境學習

漢華中學-一條龍-直資學校-校長室4
學生到外國交流。

關校長提到在教學上,很著重走出課堂,強調情境學習和現實學習,到訪香港不同地方進行學科學習,很多班級需要到內地或外國進行與學科相結合的專題研習,形式有別於遊學團。舉例中五同學每年需要回內地做跨學科學習,結合中文、中國歷史、公民科、理科,關校長認為學習效果非常之不錯。

堅持早操 強身健體

漢華中學-一條龍-直資學校-校長室2
堅持日日做早操。

漢華每天保留做早操,在香港不多學校有這安排,關校長說這是前輩校長提出,為要培育「德、智、體」全面發展,雖然中小學部不能聚集做早操,但學校偏配哪一級做早操,拉筋骨、做跳躍或伸展的動作,希望訓練好學生的體能,建立教育局提倡的健康校園。

漢華在校本課程加入中國文化,例如體育課教武藝操、武術,這既教導中國文化,又能實踐健康生活方式,關校長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活動,學生也較容易接受。

增加內地姊妹校交流

陳主席認為許多學校已經在課堂引入不同中華文化的元素,包括課外活動、境外學習、中華文化元素不一定要有是實體的活動,價值觀教授都是中華文化傳承,即是英文堂都可以帶中華文化。他又認為疫情後的內地交流較以往不同,「疫情前可能是跑景點,現在大家多了深度遊,學生內地參觀的求知要求高了。疫後的交流多了和當地學生交流,甚至去一些比較平時少接觸的地方,他們才可以學得更深入,學得更精進。」

漢華中學-一條龍-直資學校-校長室1
學校到內地交流。

關校長透露,現在學校與內地很多姊妹學校有緊密交流,早前他去浙江省二、三線城市探訪姊妹學校,他驚訝內地學生、學校教育、研學設施和配套是非常好,學校不同級別學生會去不同的地方,包括北京、浙江、廣東和江蘇學習,他說:「我相信同學的得著會很大。」

圖片:漢華中學提供
撰文:周僖婷
責任編輯:侯聖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