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康文署「中華文化節」6月開鑼!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16部銀都經典作品

好去處|康文署「中華文化節」6月開鑼!香港電影資料館修復16部銀都經典作品


康文署管理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將於6月23日至9月22日期間舉行「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放映節目。「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放映節目為首屆「中華文化節」節目之一,香港電影資料館為了呈現中國傳統文化於急劇改變的九十年代社會中的面貌,選映16部銀都經典作品並進行修復,分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及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放映。

銀都機構及其前身(長城、鳳凰、新聯)從1950年製作及出品超過五百部電影,以多方面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在急劇改變的當代社會中的變遷,與時代息息相關。以1950年長城改組算起,銀都機構已邁向75周年,第一屆中華文化節藉此回顧長城、鳳凰、新聯及銀都機構的十六部經典作品,輔以映後談(除《父子情》4K數碼修復版放映),希望觀眾欣賞電影的同時,能夠從中認識不同年代的電影人如何演繹和展現心目中的中華文化。

「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

開幕電影《父子情》(1981)(4K數碼修復版)是新浪潮導演方育平首部電影作品,承繼粵語片寫實文藝的電影傳統,平實細膩地描繪草根階層家庭的父子情。該片入選第三十一屆柏林影展,並榮獲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

藝術-好去處-中華文化節-康文署-電影資料館-銀都作品回顧

《籠民》(1992)由張之亮執導,在狹窄環境的長鏡頭攝影道出低下層心聲(因夾雜粗口而被評為三級影片),為黃家駒的電影遺作。電影角色非至善至美,唯平實呈現社會基層心聲。該片榮獲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導演、編劇、男配角(廖啟智)四大獎項。

藝術-好去處-中華文化節-康文署-電影資料館-銀都作品回顧

《書劍恩仇錄》(1987)是導演許鞍華至今唯一一部武俠片。電影雖然保留原著武俠與歷史並重的精髓,但相對原著對傳統道德價值存有質疑和反思。鬥智鬥勇情節劇力萬鈞,複雜情義更令人深思。

藝術-好去處-中華文化節-康文署-電影資料館-銀都作品回顧

閉幕電影《彩蝶雙飛》(1959)(復刻版)由紅線女及馬師曾等多位重量級粤劇名伶擔綱演出四段折子戲寶,更是名伶白雪仙父親白駒榮在資料館館藏中唯一的影像紀錄,彌足珍貴。

除《父子情》外,所有放映場次均設映後談,由粵劇學者阮兆輝教授、陳守仁教授及王勝泉、電影工作者泰迪羅賓和朱嘉寧、電影研究者吳國坤博士、何思穎、曾肇弘、鄭政恆、喬奕思及登徒主講。

藝術-好去處-中華文化節-康文署-電影資料館-銀都作品回顧

更多放映電影介紹可瀏覽:「影以載道──銀都作品回顧」

是次放映活動的票價為45元,5月24日起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凡購買6張不同場次門票的人士,可報名參加導賞團,參觀西貢坑口清水灣電影製片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報名方法及詳情將在資料館網頁(www.filmarchive.gov.hk)公布。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康文署及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策劃,旨在加強市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及培養國民身分認同和文化自信。首屆「中華文化節」將於六月至九月期間舉行,透過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表演藝術項目和延伸活動,讓市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藉以弘揚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