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醫管局派中醫師到大灣區培訓 支援中醫醫院建立中西醫協作人才

醫療服務|醫管局派中醫師到大灣區培訓 支援中醫醫院建立中西醫協作人才

醫管局今年4月開展「大灣區進階中醫住院臨床培訓計劃」,安排香港中醫師到大灣區的中醫醫院接受為期8個月培訓,負責住院病人臨床治療。醫管局計劃與更多大灣區中醫醫院合作,每年培訓20名香港中醫師,長遠有助建立香港中西醫協作人才庫,將來中醫醫院啟用亦可有人手儲備。

健康-醫療服務-醫管局-中醫師培訓-中醫醫院

「大灣區進階中醫住院臨床培訓計劃」首階段已有5名中醫師,分別到廣東省中醫院針灸科和神經內科接受中風治療訓練並於培訓後回港於公立醫院中西醫協作單位服務。培訓計劃為期24個月,參與計劃的香港中醫師取得內地執業資格,加入大灣區中醫醫院的臨床團隊,直接參與住院臨床工作,包括收症、查房、診治病人、處方及撰寫病歷紀錄等。醫管局計劃首年培訓20名中醫師,希望是次計劃能提升香港中醫師就中醫治療的能力。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表示,除了早前於屯門醫院、以及瑪嘉烈醫院開設癌症治療中西醫協作,未來亦計劃針對老人科疾病,例如呼吸科、退化性關節炎等中西協作服務。

中西醫協作服務點由原來8個服務點擴展至26間醫院,53個服務點,而目前中西醫協作有86名中醫師參與,暫時未看到有人手短缺。至於2025年啟用的中醫醫院。黃巧雲指,會與中醫醫院深度探討人手儲備的安排,亦不排除借調中醫師到中醫醫院。

香港中醫醫院服務範圍

香港中醫醫院預計2025年底投入服務,預定首年醫院服務以門診為主,2026年起會增加服務量,推出住院服務,全院設有400張病床,包括:

‧ 250張住院病床;
‧ 90 張日間病床;
‧ 40 張兒科病床;
‧ 20 張臨床試驗和研究中心的病床。

中醫醫院的服務類型涵蓋純中醫、以中醫為主,以及中西醫協作模式。除提供中醫藥診療外,亦設有化驗、X光、超聲波等西醫輔助檢查服務。中醫醫院除了致力成爲本港首間以提供中醫藥治療服務爲主的醫院,更希望能發揚傳統中醫理念、向病人和社會各界推廣中醫藥。

該院行政總監卞兆祥表示,這些嶄新的運作將譜寫香港醫療體系的新篇章。「這間醫院是一間中醫院,但醫院當中都有不少西醫的檢查服務設施,包括化驗檢查、X光及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及超聲波等服務。整個醫療服務的範疇我們會有門診,這是大家都會見到的。第二,會有若干中醫病房服務,在中醫醫療服務過程中,是本港歷史上首次有中醫的住院服務。」

中醫醫院分科服務

中醫醫院的住院、日間及門診中醫服務將以分科形式提供。中醫醫院的門診、全港18區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以及私人執業的中醫師,均可轉介病人往中醫醫院接受中醫分科服務。

(1) 中醫內科:為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主幹科目,是所有臨床科別的基礎。
(2) 中醫外科:主治範圍為病位在體表且憑肉眼可見的疾病,包括瘡瘍、乳病、癭、瘤、岩、肛門直腸疾病、泌尿男性疾病、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外傷性疾病及周圍血管疾病等。中醫外治法例如薰洗、換藥是此科的特色療法。
(3) 中醫婦科:主治範圍為與月經、帶下、妊娠、生產、哺乳等相關的疾病,重視傳統中醫理論對婦女不同生理和疾病的特點的理解。
(4) 中醫兒科:主治範圍為嬰兒至青少年時期與生長發育、餵養相關及一般疾病,重視傳統中醫理論對小兒不同成長階段的生理特點及疾病規律的理解。
(5) 中醫骨傷科:主治範圍為與關節、肌肉、筋膜、韌帶等損傷相關的疾病,針灸、推拿、正骨及功能鍛鍊均為常用的治療手法。
(6) 中醫針灸科:採用針灸和艾灸作主要的治療方法處理臨床各種疾病。

此外,中醫醫院的綜合復康中心將提供一站式復康服務,協助病人恢復身體機能,於出院後回復日常生活。綜合復康中心亦將支援中醫醫院的科研工作,協助評估中醫藥治療於復康方面的成效。

中醫醫院將分階段提供以下的專職醫療服務:

(1) 聽力學
(2) 臨床心理學
(3) 營養學
(4) 醫務社會工作
(5) 職業治療
(6) 視光學
(7) 物理治療
(8) 足病診療
(9) 義肢矯形
(10) 言語治療

中醫醫院的智慧型醫院設備

健康-醫療服務-醫管局-中醫師培訓-中醫醫院
(圖片來源:香港浸會大學)

醫院設計會融入中醫藥元素,突顯現代中醫藥和傳統中華文化並存的特色,中醫醫院會結合醫院建築設計、創新科技、資訊應用、工作流程設計,以最優良的護理作業方式,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護理服務和為員工建立最佳工作環境,通過硬件及軟件的配合,打造智慧型醫院。

香港中醫醫院將擁有香港最大的中藥房,而中藥房對中醫醫院的運作發揮重大作用。從抓藥、稱量以至煎藥,整個處理中藥的過程皆自動化智能操作。透過引入自主移動機器人,射頻識別,智能標籤及智能藥物櫃,藥物和醫藥產品將能快速有效地為病人備妥。



資料來源:香港中醫醫院計劃
撰文:何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