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三女俠 |財物保管有價有市

隨著近期身邊開始多朋友完成供書教學及供完層樓兩大人生任務,開始籌劃退休生活,趁行得走得周遊列國,非常寫意。但正因為供完層樓,又多了一個happy problem,跟銀行界朋友傾開偈,小小一層樓,樓契厚叠叠,諗住放入銀行保險箱卻要排長龍,皆因近年越來越多客戶慣用網上銀行,銀行地舖分行買少見少,香港地寸金尺土,保險箱作為增值服務難賺錢,有錢都冇箱,放屋企又擔驚受怕,思前想後,越來越多客戶為求銀行幫忙keep住份樓契,明明唔等錢使都求其加按借十幾廿萬私人貸款,貸款利息就當作支付保險箱租金可也。創富不容易,保住財產更考心思。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計量交易先驅 數據模型始祖

人人都在討論AI,人人都想借助AI創造更多價值,但又係唔係人人都明白AI為何物?如何應用?當市場仍停留在有企業聲稱已經或即將會接入DeepSeek即聞雞起舞的簡單線性思維階段,早在40年前已有一位名為西蒙斯(Jim Simons)的美國數學家、有指他亦是前冷戰時代的密碼破解者(Code Breaker),運用在今天被稱為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算法的應用,透過其於1982年創辦的文藝復興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LLC),運用數學和統計分析得出的定量模型進行系統交易,成為知名的對沖基金經理,甚至超級成功的投資家。根據福布斯報道,他去年86歲離世時更以超過314億美元身家躋身世界第51大富豪之列,他亦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把投資賺來的錢捐贈予慈善機構及學術組織,支持數學、科學和自閉症方面嘅研究。造福社會。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似曾相識貿易戰

在中國瓷器沿絲綢之路進入歐洲前,西方人日常使用的器皿離不開陶器、木器和金屬。根據最早的文獻記載,中國瓷器正式登陸歐洲是在16世紀初,中國自漢代已通過中亞與歐洲有貿易往來,瓷器很早已進入歐洲,只是數量不多。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生產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亦輾轉銷往歐洲,歐洲製作的玻璃器、葡萄酒、鐘表等商品則輸入中國。有了經貿往還, 豐富了人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亦見証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瓷器成為了中歐貿易中最大宗商品之一,歐洲也成為中國制瓷業的重要市場之一。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德國麥森瓷器 歐洲藝術品味

中國陶瓷生產工藝源遠流長,擁有過千年歷史。早在五百年前明清時期已成功出海,打入歐洲市場,中國製的瓷器不僅標誌着經歷數千年的技術革新所發展出唐三彩、白瓷、青瓷、青花瓷、五彩等種類繁多的陶瓷工藝,亦展現出匠心獨運藝術境界對歐洲人而言,購買一件來自中國的精美瓷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王公貴族對瓷器如痴如醉,更不惜一擲千金。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中電鐘樓 心繫香江

成立於一九零一年的中華電力,首個總部位於紅磡鶴園街,後因填海遷至位於九龍何文田亞皆老街一百四十七號,即曾經作為中電總部逾七十個寒暑的中電鐘樓,自一九四零年即二戰前落成,經活化後成為中電鐘樓文化館,這棟充滿標誌性的歷史建築,於二零一八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銀髮旅遊 商機很牛

早前在本港舉行的今屆《香港旅遊博覽會2025》,成果豐碩,主辦單位倍感振奮者,是竟然在閒日的展覽開幕首日,參觀者反應熱烈,現場人山人海猶如花市,不少業界人士亦始料不及。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 穿越時代兵工藝

位於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圓形廣場旁近達之路入口的般哥展覽館,曾經舉辦過多個珍稀的展覽,包括:從中國到歐洲絲織展、中國北方遊牧藝術展、唐代壁畫文化特展、達文西藝術與科學古今及圓明園獸首暨文物展,均極高質堅珍貴,令觀展者有如穿越時代,驚歎於古人的藝術觸覺與非凡造詣。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 博物館文化產業圖鑑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法國是首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一系列文化交流及展覽活動當然停不了。儘管《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展覧已於十月中結束,念念不忘是,近四百件華麗精緻的法國男女服裝、珠寶與配飾,盡屬來自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珍品,置身故宮展廳,猶如穿越至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時尚潮流,極盡華麗。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 中法情誼 大國風範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法國是首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一系列文化交流及展覽活動當然停不了。儘管《法國百年時尚─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服飾與珠寶珍藏,1770–1910年》展覧已於十月中結束,念念不忘是,近四百件華麗精緻的法國男女服裝、珠寶與配飾,盡屬來自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珍品,置身故宮展廳,猶如穿越至十八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時尚潮流,極盡華麗。

閱讀更多

財智三女俠 | 毛孩經濟三千億

中國人口自2022年出現六十年來首次倒退,出生人口跌破一千萬,出生率持續下降多年,連續兩年人口負增長,反映自八年前廢除的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及已實施三年的「三孩政策」效果不彰,人口正式進入負增長年代。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