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低美元利率,旺了香港樓市?

在聚會中,友人分享近期職位招聘的一些狀況。在眾多中層職位申請中,只有一半的申請者是本地人,其餘的申請者都是內地或海外出生,在香港高等院校研究院接受碩士或博士學位課程訓練的畢業生,這景況反映出香港這個年齡層勞工市場供應的特色。引入人才的政策正逐步將五湖四海的人士引流至香港,香港土生土長的畢業生在顧主前要脫頴而出,可能就要更着力把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展現出來。否則,要過人事部的第一關也絕不容易!

閱讀更多

大力出奇跡

港股近期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一洗多年的頹風,朋友打趣地說,現在,有點名氣的餐廳都可能不容易訂得到座了。不知道是否疊加了春節過後的因素,路上的車確實比前陣子要多。且看這個財富效能否真的可以帶動起本地消費,二、三月份的零售消費金額統計數字出來時自有分曉。不過,筆者有一觀察,縱使港股,特別是科技板塊,成了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的領跑者。但一貫跟港股高度聯動的A股市場,卻看不出半絲興奮。以有活躍指數期貨的滬深300指數為例,今年以來的表現只是上升約3%。

閱讀更多

父能量

近期有幸多跟年青人接觸,從而可以多了解一些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在他們的眼中,很多我們上一兩代看重的觀念,他們並不一定照單全收。例如,在我成長的一代,對自己自身的工作是非常看重的,因為我們一直抱著一個觀念:工作上的成就能夠改善自己生活上的各方面。因此,我們這一代往往會極之投入工作中,願意犧牲其他方面去換取上司或公司的認可。然而,今天工作的新一代,他們亦會全力以赴去完成手頭上的任務,與此同時,他們亦都滿心期待周末的來臨,絲毫也不考慮以周五加班時間用於工作上,這種工作生活的平衡在他們眼中是頭等大事。所以筆者曾打趣地說道,與其花二元乘車優惠去鼓勵長者出行,倒不如確保公司周五準時讓年青人下班,不用大費周章,周五夜繽紛景況就自動出現了 !

閱讀更多

投資要分析 更要膽色?

年近歲晚,不少金融機構都紛紛推出他們對明年2025年的投資展望,好讓客戶可以早點佈署,來年再接再勵,延續今年的強勢。自己今年也嘗試走出舒適圈,粉墨登場,在灼見編輯的幫助下,完成了三個灼見金融Youtube短片,分別包括了三個想跟大家分享的話題 : 「美股在多年強勢下,能預料如何走下去呢? 」 ,「在估值不便宜的情況下,美股還有什麼主題可以值得大家留意呢 ? 」 和 「高成本下的影響下,大家還可以憑什麼去改做香港呢? 」

閱讀更多

溫柔而堅定

美國大選過後,中外股市呈現冰火二重奏。在美股,由於市場憧憬特朗普會為公司企業減稅,會為金融行業拆牆鬆綁,這種種為美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並獲得更好的利潤,公司股價焉能不動?!另外,更火爆的是虛擬貨幣資產。由於市場普遍預期,在特朗普的任期內,會更積極採納虛擬貨幣於傳統金融體制內,改變過往將其拒之門外之勢。甚至,已經有國會議員提出法案,讓美國利用自身財政去分五年買入200,000個比特幣,正式將之成為國家資產之一。這種登堂入室之舉,又怎會不叫大家為之瘋狂呢?

閱讀更多

三軍匯聚

前文《高成本的香港就沒出路?》引起了朋友間的一些討論 。Lorey 在他的 「快閃講」中發表了他的一些觀點。范巧茹一直在她的頻道亦不斷邀請各方專家學者去為香港把把脈。筆者深信若有更多灼見名家誠心討論相關問題,真理是可愈辯愈明,路亦因而可以走出來的。

閱讀更多

政策分水嶺

過去兩周的市場,為許多人帶來無限的驚和喜,大家都驚嘆著說 : 「原來市場是可以這樣運行的 ! 」本來以為是主菜的美元減息,在三大金融監管部門「一把手」的發布會出現後,完全比了下去。在具體政策細節還在等國慶假期後陸續公布之際,市場已經拼命反映此等政策的影響。

閱讀更多

逃生門

年輕時,常聽到別人形容香港為「彈丸之地」。香港陸地總面積為1115平方公里,約五分之一上海市大,十五分之一北京市大。在全國城市排名中,這個特別行政區真的不算大。但更有趣的是,在我們這個面積不大的地方上,有超過75%地方是屬於草地/荒地、林地/灌叢/農地/濕地。利用作為住宅用途的土地只佔總面積的6.9%。

閱讀更多

More with less

有時候沒太多時間給孩子,所以會特別珍惜跟他們溝通的時間。如果運氣好,晚餐的時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大家一面品嘗美食,一面閑聊當天發生的事情,是每天中一個美好的亮點。如果晚餐時段各有各忙,不能坐在一起的話。孩子預備上床睡覺的前一段時間,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通常會等待孩子關燈後但又未入睡之際,跟他們聊一會兒,沒有既定內容,只是讓大家天南地北一番。有一天晚上,女兒突然想給我說個「攪笑」的故事,我當然洗耳恭聽。

閱讀更多

因為專注 所以專業

上回討論孩子教育的文章引起了一些迴響,與家長朋友們交流時,不難發現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一套理念。可能由於各人的成長歷程不盡相同,因此,他們在培養孩子時,會有不同的著重點。有些家長比較看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和未來公開試的預備,因為他們相信這仍然是考進他們心儀大學最有把握的一個法門。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