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三女俠|「北上消費」是慳錢?還是燒錢?

財智三女俠|「北上消費」是慳錢?還是燒錢?

隨著兩地交通的便利性提高和消費者對價格差異的敏感度增加,「北上消費」已成為不少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根據Trip.com的調查,94%的受訪者曾到大灣區旅遊,其中超過半數在一年內至少到訪6次,35%的受訪者造訪次數超過10次,主要為45歲以上的旅客。

「北上消費」的最大魅力在於價格差異。例如,在香港的平價餐廳或快餐店,晚餐費用約在60至150港元,而在珠海則約30至80元。中等餐廳的晚餐,香港平均消費150至400港元,而珠海僅30至80元人民幣。在高級餐廳,香港的晚餐費用超過400港元,而珠海約80至200元人民幣。數據顯示,越高檔的食肆,兩地費用差距越明顯,許多香港人因此將北上視為「聰明」的消費選擇。

然而,購物的樂趣往往會轉變為「消費誘惑」。原本我只打算隨朋友在「山姆」逛逛,但最終卻意外購買了一大堆日用品及四箱水果。回港後發現數量實在過多,由於水果不能長久保存,只好專程送到家人及朋友家中,與大家分享,這次旅途是否為我省下錢,我也不太確定。

從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北上的交通成本也不容忽視。雖然從香港到珠海涉及的路費和油費不太昂貴,但如果頻繁往返,加上吃喝玩樂的開支,可能不比香港便宜。時間成本也是一種隱形支出,為了省錢而周遭奔波,又是否人人樂在其中?

當然,「北上消費」不僅是為了省錢,更是一種消費體驗。在內地,購物環境豐富多樣,消費者能體驗到不同的購物文化和風格。無論是熱鬧的街市氛圍,還是地道美食的享受,都是愉悅的體驗,很多人也心甘情願為此買單。

港人「北上消費」究竟是節省金錢還是浪費金錢,答案並不簡單。它既可能帶來價格上的實惠,也可能因衝動消費而超出預算。關鍵在於如何理性消費,掌握自己的消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