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的投資分享會,筆者都會好期待,因為這是一周中可以跟同事們互動的時候,好好琢磨一下即市投資策略,為客戶佈局合適的組合。但最近的數周,筆者為會議預備材料時倍感吃力。市場上當然有許多資料可以用來分享,但在這屢創新高的市場中,要找到更多不同觀點就變得殊不容易了。客戶在市場成功獲利的例子俯拾皆是,又何需什麼投資建議呢 ?
市場日日升 何需再費神
猶記得今年年初時,在一次會面中,被基金公司的總裁問道 : “你認為今年的投資配置應當如何 ?”當時自己把一些時局觀點向總裁分享,並認為雖然當中有影響市場的成分,但並不足以改變中美並行的趨勢,因此建議客戶可以以美股,大中華股票及黃金作為最主要的三項核心配置。可是,當小弟話音剛落,就看到總裁眉頭一皺。也許,這建議並不容易為總裁帶來一些新產品的靈感。然而,在今天回頭來看,這配置雖然不會為公司帶來最高的營業額,但它卻是最實在能為客戶帶來裨益的一項好建議。
本欄從2024年1月份首篇文章 <<來世不投香港股?>>始,那時恆生指數約為15700。筆者以 “美人在骨不在皮”為小題,並闡明香港這個資產類別的長期特質依舊,土壤亦沒有變質,骨子裏還是那個美人。文章推出後,筆者收到不少pushback (反對意見) ,但也有一些獨具慧眼的友好和孤獨的留守者點讚支持。最近,跟他們碰上面,他們都有向筆者垂詢一下市場最前的看法,在此正好亦跟本欄讀者分享一些看法。
一如小題所示,今年以來,除了四月份那次因對等關稅所引發的市場波動外,市場基本上可說是平穩上升格局,這種市況除了在指數漲幅可以看到之外,亦可以從另一個指標體會到。市場波動指數(VIX)有效量度市場的波動幅度,現時,無論是美國市場或是香港市場,兩地的VIX 指數都處於16-21的低水平,是歷史的底部,(一般的水平為25-30),代表市場在其趨勢線中平穩前行。而更令筆者驚嘆的是,不單單是股票這種資產類別,就連常被認為充斥投機客的虛擬貨幣資產,比特幣的VIX也是近年的底部,接近股市市場的平均水平。以這反過來倒推,可見這一段金融資產的走勢,大部份參與者所持的看法大致相同,並沒有太多資金願意持相反意見來對賭。低的VIX終局又將會是怎樣呢 ?
對後市的判斷,我們其實也不需要盲目猜測。只要明白市場是怎樣走過來,就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前面的路又將會是如何。

從上圖不難看出,驅動股票市場表現的因素有三,第一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長,其次是上市公司股息分紅,第三就是市場願意給的估值改變(估值重估) 。今年表現神勇的MSCI中國股票,當中的驅動因素超過8成來自於估值重估,這個大拐彎,由”來世不投香港股”的市場極度悲觀情緒轉變成基金公司趕快發行基金以免摸頂的局面當中可見一班 ! 反觀美股,由於市場估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因此,今年以來的市場升幅,超過一半是來自於公司盈利增長,充分反映市場再往上推的難度。筆者相信,由估值重估因素所帶來的上漲空間已經相當有限,往後的升幅必須來自於上市公司,特別是龍頭上市公司的新盈利增長點。這個”劃大餅”過程既有趣又兇險,大家要做好功課 !
科技巨頭的兩難
在如今高估值的時刻,如果沒有”劃大餅”能力的科技龍頭公司,很難支撐現時股價。Mag7中的亞馬遜跑輸大盤就是這個情況。在眾多的未來盈利增長點相關項目中,當然是AI投資相關的項目較受市場認同。
但在最近一次的訪談中,META的創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亦有提到公司AI相關的投資。他相信在現階段,AI相關基建投資,就如過往的鐵路,電訊等基建投資一樣,是必需的。但在未來數千億美元的AI投入最終能否達到有效產出這問題上,他坦然自己也不知道,亦極有可能重蹈過往鐵路過剩建設的覆轍。不過,他自言自己也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因為如果META選擇不跟其他科技龍頭去投AI相關項目,他朝一日,競爭對手相繼掌握了最新AI技術,甚至發展到AGI。到時候,META 就再沒有能力跟成功的同業競爭了 ! 由此可見,可能是META股東的你,選擇繼續持有公司股票需要一份信仰 !可以做做功課,尋找當中相關主題的ETF,看看能否把你的財富創造的任務托付給它吧 !
【關於 #何國良】
何國良 Patrick Ho 出生於香港,現任中原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顧問,曾任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香港賽馬會會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統計學學士和統計學哲學碩士學位。
曾長期擔任明報財經網《基金看天下》專欄作者, 新城電台節目《理解投資》主持人,滬港通投資者教育講座主講者,曾任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董事,二十餘年致力投入香港內地投資者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