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代教育家胡鴻烈博士安詳辭世 百歲人生鑄就樹仁精神

香港一代教育家胡鴻烈博士安詳辭世 百歲人生鑄就樹仁精神

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於周日(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壽105歲。這位被譽為「樹仁之父」的傳奇教育家,與已故妻子鍾期榮校長傾盡畢生心力,創辦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以「敦仁博物」的信念為香江學子點亮明燈。

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於2015年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博士。(香港大學圖片)
2008年10月25日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頒授大紫荊勳章予胡鴻烈。(政府新聞處圖片)

1920年生於浙江紹興的胡鴻烈,1942年畢業於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以榜首之姿考取外交官,曾駐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總領事館擔任副領事。精通中、英、法、俄四國語言的他,1952年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兩年後考取英國大律師資格,本可延續輝煌的司法生涯,但曾在多間院校任教的鍾期榮有感香港高等教育資源匱乏,無數青年因經濟困境失學,夫婦二人毅然於1971年耗盡70萬港元積蓄,購入跑馬地三層洋房創辦「樹仁書院」,胡鴻烈任校監,鍾期榮任校長。

胡鴻烈在2021年2月26日,即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及樹仁創校50周年,度過他101歲生日。(樹仁大學網站圖片)
次子常務副校監胡懷中與父親胡鴻烈一同切蛋糕。(樹仁大學網站圖片)

創校初期,政府以資助為條件要求改制三年制,胡鴻烈夫婦卻堅持四年學制理念。他們將律師收入全數投入辦學,甚至變賣灣仔校舍與跑馬地故居擴建校園。半世紀來,夫婦為樹仁奉獻逾4億港元,胡鴻烈晚年仍堅持回律師樓工作籌資。校訓「敦仁博物」承載其教育哲學:以「敦仁」培育助人之心,以「博物」淬鍊治學精神。他更諄諄教誨學子:「首要一條是愛中國,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胡鴻烈的次子副校監胡懷中(右二)、胡懷中妻子(左一)、學術副校長孫天倫(中)、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葉秀燕(左二)一同與他慶祝生辰。 (樹仁大學網站圖片)

從1976年獲政府承認為專上學院,到2006年正式升格全港首間私立大學,樹仁的成長印證其遠見。2012年全港資助大學全面實施四年制,更見證這對伉儷當年的堅持。胡鴻烈早年擔任市政局及立法局議員期間,曾推動中文成為官方語言、落實九年免費教育、改善徙置區民生,並關注青少年犯罪問題,其社會貢獻使他獲頒OBE勳銜、太平紳士、金紫荊星章,2008年更獲特區政府授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

胡鴻烈與妻子鍾期榮鶼鰈情深半世紀。(學校刊物圖片)

胡鴻烈與鍾期榮結婚近七十載,既是教育夥伴更是生命知己。2001年鍾期榮中風後,胡鴻烈每日推著輪椅伴妻漫步校園,親手為她拭嘴的身影,成為樹仁最動人的風景。2014年鍾校長離世,胡鴻烈繼承遺志守護樹仁,直至百歲高齡仍心繫學子。二人長子胡耀蘇與次子胡懷中承續志業,分任學務副校監及常務副校監,讓教育薪火相傳。 胡鴻烈101歲壽辰時,曾以《論語》「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自況,將教育使命化為生命養分。這位世紀教育家畢生踐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信念,其以生命澆灌的樹仁精神,將持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