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警訊同你分享生活,包括宣傳片拍攝、防騙資訊,出trip經歷等,今次《Teen Teen 向上》請到觀塘區少年警訊會員同啤梨(葉文輝)分享生活。
今集啤梨與觀塘區少年警訊的會員張羽喬、吳遨延和李穎瞳討論學習壓力。三位會員表示對讀書興趣感到一般,遨延說不喜歡畫畫,穎瞳說不喜歡數學和英文,但喜歡視藝和體育,喬喬則說不喜歡英文。他們也不太喜歡做功課,每日平均有五至七樣功課,星期五較多功課,他們會在學校做起部分功課,在家完成餘下的作業。
他們認為愈多功課不代表成績愈好,「喜歡學習做功課的人可能會,但如果不認真做,狂做也是沒用的。」

啤梨問他們面對不喜歡的科目或成績較差的學科,會否想做得更好?喬喬表示想做好,「做好它之後,到時不用改正,做好又會被老師讚賞。」他們認為學業成績是重要的,因為計入呈分試、升班或留班,甚至未來的選科或職業。
喬喬媽媽給她看醫生和警察的影片,啟發她的職業路向,遨延希望成為醫生,啤梨鼓勵兩位要努力考好成績,將來選科可朝著這個方向,完成自己夢想。

Popa隊長的一席話
有調查發現,香港五成半的小學生每日平均就有七份功課或以上,功課量在全球四十六個國家和地區中排行第二。繁重的功課換來的不一定是好成績,反而有可能斷送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調查又發現,本地學童無論是學習動機、自信度和投入度都表現偏低,過量的功課還對學童構成精神壓力。 別說玩遊戲的時間,就連運動、親子相處甚至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長期還會引發一連串的情緒和健康問題,不少的親子衝突也是由教小朋友做功課而起。雖然我們做家長的未必可以一時三刻去改變現狀,但至少當子女埋怨功課多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給多點關心,同理他們的感受。
節目下半部分,請來另外三位少年警訊會員劉子晴、劉紫瀅和林頌稀,他們化身「地膽導賞團」,分享「區區知多少」。
三位都在觀塘區成長,子晴最難忘區內「掃街」,「我有時候放學後會去駱駝漆大廈逛街,買小吃,如燒賣、雞蛋仔、手打檸檬茶等等」,紫瀅對觀塘最深的印象是翠屏河和觀塘海濱,那裡有人夾Band、唱歌,市民一邊散步一邊聽音樂,同時欣賞維港景色。觀塘海濱亦熱門的跑步路線之一,而且那裡有草地和滑板區,不少人分別來野餐和練滑板,十分熱鬧。

他們化身「地膽導賞團」介紹了鯉魚門的海鮮街和石礦場,海鮮街的瀨尿蝦和蟶子等海產可即揀即煮,十分鮮甜好吃,吸引很多遊客前來品嚐。海鮮街的盡頭是一個石礦場,亦是一流的打卡位。
此外,他們介紹了裕民坊,那裡早前布置了可愛的熊貓裝置,晚上配合燈光效果,非常矚目。裕民坊前身是購物街,歷史悠久,近年翻新成商場及住宅。

在「區區知多少」環節,他們介紹翠屏河沿路一些特色渠蓋,渠蓋色彩繽紛,附近擺放了很多公仔。翠屏道有一個香港歷史檔案大樓,有二十多年歷史,收藏大量歷史檔案,供公眾查閱。
想參加少年警訊的精彩活動,可參加少年警訊,或下載少年警訊應用程式,了解詳情。
圖片: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