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警訊同你分享生活,包括宣傳片拍攝、防騙資訊,出trip經歷等,今次《Teen Teen 向上》請到油尖區及大埔區少年警訊會員同啤梨(葉文輝)分享生活。
今集主持人啤梨與三位少年警訊會員吳迺維、吳旻燁和李承禮(Carlos),討論兄弟姊姊關係。吳迺維、吳旻燁是兩兄弟,相差一歲,哥哥認為自己不像兄長,而弟弟也不覺得自己很小,大家都認為兩弟兄不相伯仲。弟弟坦言自己會較多欺負哥哥,「我經常搶他玩具,然後就打來打去。」

身為獨生子的Carlos平時在家裡主要都是跟父母玩。如果父母忙碌,他就會自己看電影和玩遊戲,或與人工智能聊天。吳氏兄弟猜Carlos想要兄弟姐妹,而Carlos認為有兄弟姐妹好壞參半,「如果有的話,可能禮物會少了。但好處是可能有多個人陪,不用那麼悶。」
吳氏兄弟異口同聲表示多個人真的沒那麼悶,也不會覺得東西被分了一半,而且家裡總是「日嘈夜嘈」,他們分享最近一次為了看書而吵架。Carlos幻想如果有兄弟姊妹的話,會選擇讓,「因為他看了一會就沒有興趣,然後就到我看。」

啤梨問他們,「你們認為家長喜歡你們日吵夜吵嗎?」他們紛紛表示,「 父母一定不喜歡我們吵鬧,因為吵鬧會影響到他們做事,但我們忍不住才爆發。」
當問到爸爸媽媽怎樣可以令到他們不會因為爭東西而吵鬧,他們建議:「吵鬧的話,大家都不能要」、「要媽媽收起」、「不要買了」。他們答應啤梨不吵架,由一星期開始做起。
Popa隊長的一席話
為人父母最想見到的,莫過於家裡的小朋友相親相愛, 可惜在現實中,有的只是日嘈夜嘈的爭吵場面。這些時候,不少家長會衝出來調停,但這樣做並沒有助兄弟姐妹間建立親密關係,爭吵只會繼續再次出現,因為重點並不是吵架 而是在吵完架之後,他們有沒有好好談論將破壞性的衝突變成建設性的衝突。專家建議家長應該和小朋友做賽後檢討,記下他們為甚麼吵架,再一起坐下來談談,在這麼多種親人關係中,手足才是最長久的,我們不可能每次都為他們調停和判對錯,所以把握好小時候吵架的機會,教會他們處理衝突,才是父母送給小朋友最好的禮物。
節目下半部分,請來另外三位大埔區少年警訊會員陳文濤、江樂瑤(Yoyo)和梁婉珊(Coolby),化身「地膽導賞團」,分享「區區知多少」。

大埔區少年警訊涵蓋上水、粉嶺和大埔三個地方。「區區知多少」第一題問題:「三級歷史建築,只有一層街市和粉嶺美食之區。」
答案是粉嶺聯和市場。Coolby解釋,「它是一個三級的歷史建築物,因為經過翻新和保育,所以改叫聯和趁墟。趁墟意思是趁著墟期去市集。」文濤補充,墟期包括新年節日,但現在有一個新的意思,「趁虛就是趁熱鬧。」
聯和趁墟現時有很多活動,例如城鄉生活館給以往在聯和市場擺攤檔的攤主繼續擺攤,聯和趁墟間中會一些展覽,或者旅行團給居民參與。每逢節日,如新年、聖誕,擺設市集,通過活動吸引人參與。

第二條問題是「一件可以吃的東西,在上水特有的新年特色小食,顏色是米白色。氹氹轉,菊花園,炒米餅,糯米糰」。
答案是炒米餅。炒米餅是廖氏原創的小食,在農曆新年才會有,傳統上是11、12月才開始製作,除了上水,別的地方都沒有得買。炒米餅的做法與澳門杏仁餅類似,有一個,然後把米炒好磨成粉,然後搓在木製的模裡,包入花生餡,然後做成一個餅的形狀,味道帶甜和口感鬆脆。
第三條問題是「一棵樹,每年新年期間都有很多人去許願。」
答案是林村許願樹,啤梨憶起入行做DJ和唱歌的時候,記者很喜歡帶他們去那裡拍照。現時林村在新年期間很熱鬧,例如林村許願節提供攤位遊戲,供人玩樂。
上水、大埔和粉嶺有不少歷史建築,三位會員介紹大埔區少年警訊會前身是舊上水警署,屬二級歷史建築,鄰近法定古蹟廖萬石堂。三個地方也有美食和傳統活動,值得大家來本地遊。
圖片: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