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貿易戰變成「經濟版《冰與火之歌》」:如何在特朗普的關稅風暴中冷靜求生?
上週六(4月5日)的華盛頓國家廣場上,2萬人包圍華盛頓紀念碑,標語寫著「關稅毀掉美國!」;巴黎共和國廣場的美籍抗議者高呼「反抗暴君」;柏林特斯拉展廳外,有人舉著「把馬斯克送上火星」的牌子。這場名為「把手拿開」(Hands Off)的全球示威,抗議的不只是特朗普對進口商品全面加徵10%關稅,更是一場因「經濟革命」而失控的日常生存危機——物價飛漲、退休金縮水、超市貨架被搶空。
這場關稅戰暴露的,不只是經濟邏輯的荒謬,更是普通人如何在資訊戰中保持理性。搶空超市貨架或許能緩解短期焦慮,但真正持久的「自保」,始於冷靜分辨「哪些是風暴,哪些只是噪音」。畢竟,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存活下來的,不是預測最準的分析師,而是那些堅持定期投資、調整資產配置的普通人。
「把手拿開」的或許不是政策,而是我們對恐慌的執念。
環球股災,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不少人處於恐慌情緒之中,一天之內由天堂墮落地獄,難以自處。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企業的內在價值是相對穩定的。即使在股災中,優質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品牌價值等核心要素依然存在。比如,一家具有強大品牌優勢和穩定現金流的消費類企業,在股災中其股票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但它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和持續盈利的能力並沒有改變。投資者如果能夠把握住這種「常」,即企業內在價值的穩定,就可以在股災中尋找投資機會。
我們要學會區分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和不能控制的事情。在股災中,我們不能控制市場的整體走勢、經濟政策的變化等諸多外部因素。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投資決策、情緒和投資組合的構建。所以,應該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能夠控制的方面,如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調整投資組合,選擇那些在股災中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資產。
通過專注於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培養內心的寧靜。當不被外部市場的恐慌情緒所干擾,專注於自己的投資策略和目標時,就能夠做出更加理性的決策,而不是盲目跟風拋售或者恐慌性買入。
⼼安⾃在
吉祥如意
【關於 #龍稱】
佛教徒。龍天護法之象,心法相稱之本。少年時移居香港,高中開始接觸財經訊息並學習投資,至今凡三十年。投資既是個人興趣,亦為終身事業。曾任職於《信報》,與曹仁超先生結下忘年之交,有師徒之情。後曾就職於歐美投資銀行。
財富多寡與否在因果,也在心量,因果展現為運氣與能力,心量可改理解為布施、渴望、蓄水池等等,心量越大,福報也越大。在每一個當下把握主動,以積極態度守護財富乃至人生愿望,財富增長、心想事成是必然結果,也能為有緣人帶來光明和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