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計劃」經濟

美國的「計劃」經濟

美國政府於上周宣布對多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地區推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的政策,藉通過關稅的調整,讓美國在出入口貿易逆差上,有望回順,實現總統在競選中的承諾「讓美國再強大起來!」這個政策的核心邏輯在於:他們認為,在這樣的關稅安排下,外地生產商在海外生產貨品後,會發現產品在美國市場中再沒有競爭力,他們因而可能選擇把生產基地遷移到美國去避免關稅。這舉動將有利美國的就業和經濟發展。同時,若貿易往來的國家/地區願意以購買更多美國出口貨品來減少貿易逆差的話,當貿易逆差回順後,美國政府亦會因而減少此貿易 「伙伴」的關稅,從而可以壯大美國出口與經濟。

如意算盤

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響? 現在還沒有明確答案。但市場的即時反應就相當不友善。標準普爾500指數兩天大跌超過10%,市值蒸發約4萬億美元,亞洲及歐洲其他市場亦不能幸免於難,短時間避險的情緒充斥市場。因為,市場擔心,有關政策在未為美國帶來經濟繁榮之前,會先把美國拉進滯脹 (Stagflation)的境況中,並影響全球經濟,已經有券商率先將2025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衰退的機率調升至60%。

如何有效評估整體政策的成效確實不易,我們不妨先從最基本的方向去入手。如果上周向各國各地宣佈收取的關稅全落實的話,美國對所有貿易「伙伴」的關稅平均稅率就會達到接近20%。上次達到這個關稅水平已經是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大蕭條之前的事。怪不得有分析師問道,這一系列的操作,會否又將我們帶回經濟大蕭條的深淵中呢 ?! 有經濟師計算,如果這水平的關稅持續實施的話,美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會從最初估計的2.8%下降到0.1%,影響威力驚人。所以筆者一直都認為,超高關稅措施只是一種迫使貿易“伙伴”不得不跟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工具。因為,強行徵收高關稅對非常依賴出口的國/地區是絕對有效令對方折服的方法,君不見越南已率先表示對美關稅降低到零,爭取和美方合作。因此,高關稅這種雙方同時受損的方法並不可能是最終的結局 !

從上圖不難看到,美國上周宣佈收取的關稅比率,跟不同地區的貿易逆差息息相關,提高關稅的意圖明顯。例如,越南這次被徵收的關稅比率為46%,在各個地區中排名第三,亦反映她在貿易逆差的順序。因此,高關稅是一種手段以圖改變現況。

不過,大家在看政策之餘,亦要理解,今天出現的國際貿易狀況是如何形成的呢 ? 如果回到經濟101,國際貿易在於各個地區利用自身優勢去生產貨品,出口至進口地區市場,互補不足。由於貨品本身具競爭優勢,所以有能力在彼邦市場立足,促成交易。因此,你本身地區多從其他地方買入更多產品和服務,是完成取決於買入該等產品後更切合當地居民的需要,居民可以以更優惠的價錢獲得所需貨品。現在以高關稅去改變產品的相對價格,確實影響了居民最終的選擇,但不一定為當地的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好處。令他們受惠。同一道理 ,你要求貿易“伙伴”加大向你進口,利用關稅的改變去影響出口貨品的相對價格,貿易「伙伴」當地的居民亦不一定因為這個改變而去多買你的產品,因為當中存在不少產品錯配的問題,你賣的不一定是我要買的東西!而且,這些出口貿易「伙伴」大多只是處於她經濟發展的初期,屬於發展中的經濟體,她們的經濟體量又如何有能力去大幅減少貿易逆差呢?再以越南為例,去年的消費總額約為2500億美元,若要貿易逆差歸零,她們每兩元的消費,其中一元就要是買美國貨了,可能嗎 ?

如何在波動市場中遊走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市場仍會受到相關政策的實際和修訂而出現波動。投資者又應如何自處呢?在眾多的資產類別中,近年,黃金這個資產類別不單呈現出低市場相關度的特性,同時,亦為投資者帶來不俗的回報,今年以來,黃金的回報已經接近20%。驅動近年黃金好表現的原因有二 : 首先是自俄烏戰爭以來,來自各地中央銀行的購入 (每年需求約為1000公噸)。另外,需求來自於通過ETF購入黃金資產的普羅投資者,這個趨勢在其他資產類別表現不濟時更加明顯。因此,黃金可能是在這個波動市況中的一個救生圈 !


【關於 #何國良】
何國良 Patrick Ho 出生於香港,現任中原家族辦公室首席投資顧問,曾任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香港賽馬會會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統計學學士和統計學哲學碩士學位。
曾長期擔任明報財經網《基金看天下》專欄作者, 新城電台節目《理解投資》主持人,滬港通投資者教育講座主講者,曾任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董事,二十餘年致力投入香港內地投資者教育工作。
何國良 Patrick 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