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發生強度達7.7地震,波及泰國首都曼谷,著名景點翟道翟市場附近一幢興建中的大樓更受地震影響而倒塌,曼谷市中心多幢樓宇亦出現裂痕。之前的KK園事件,加上是次天災,不單對泰國旅遊業造成雙重打擊,同時亦讓當地樓市前景添陰霾。
港人愛磚頭是不爭事實,早幾年港樓價格高企,令不少愛磚者將資金移師東南亞地區,而港人熱愛的旅遊地泰國亦成為近年海外物業投資的熱門之地,投資者主要看好曼谷市CBD地區。
所謂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即一個都市的中心商業區,高度集中經濟、科技、文化潮流等作為城市核心,並配以完善的交通及通訊。而曼谷CBD核心圈則分別分佈在第一代的沙吞( Sathorn )、第二代的阿索克( Asoke )、及第三代的拉瑪九( Rama9 )。泰国REIC數據顯示,2024年第4季新建住宅价格增長0.8%,新建公寓价格亦升3.6%,兩者分別錄得連續9個季度及8个季度的增长。
有趣的是,當地密密起樓,但泰國家庭債務卻增,至GDP的91.3%,某個程度上亦反映了泰國難以負擔房貨的問題。相比起10年前,泰國樓價升70%,但人均收入卻價只增長15%,而當地人平均每月收入約3萬泰銖,難以負擔高於300萬泰銖的曼谷物業。
究竟誰是買家?去年,泰國房地產資訊中心曾以外國公寓所有權轉讓統計作出分析,截止去年第三季,外國人士購買泰國公寓按年增長3.1%,成交額達515億泰銖,當中,中國買家名列前茅達202億泰銖,轉讓數量逾4000間,平均每間購買價格460萬泰銖,平均面積為39.1平方米;第二名則是緬甸買家,總成交額54.63億泰銖,第三名為俄羅斯買家,約27.5億泰銖。
今次地震波及曼谷市中心物業,不才身邊不少在當地置業當「渡假屋」的朋友聽到消息後都腳震震,對泰國也地震感詫異和不安,近幾天收到物業受損的報告,大嘆「有排搞」。朋友J是位美國人,多年前移居泰國清邁,在當地購置幾個物業,自住之餘亦出租以增加被動收入,地震發生後即時跟我們報平安,但同時亦大呻因為出租單位受損,租客被迫遷離至少半年,即使發展商會負責維修,但收入頓時大減,亦擔心人身安全。
地震震散海外買家信心,作為醒目投資者日後在海外投資物業,除了關注Location、物業及租金回報、匯兌問題之外,天災問題亦應列入重要考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