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讓不同年齡、背景人士能親身體驗及參與體育盛事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讓不同年齡、背景人士能親身體驗及參與體育盛事

今年「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載譽歸來,更首度於3月28至30日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行,成為該標誌性體育場館首批舉行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之一。作為賽事連續第四次的官方社區合作夥伴,香港賽馬會透過「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一系列社區活動,讓超過一萬名不同年齡層、能力和背景的受惠者體驗欖球以至其他運動項目的樂趣,四年來已累計讓三萬人受惠。

馬會主席利子厚(後排右八)、馬會董事韋安祖(後排左七)及羅啟華(後排左六)與輪椅人士於馬會展區合照。

早前的「賽馬會多元運動體驗日」於3月上旬已為社區計劃揭開序幕,讓學生獲得嶄新的運動體驗,感受運動帶來的正能量。此外,於3月中舉行的「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邀請到不同界別的傑出運動員,向現場和網上觀眾分享自身經歷。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早前舉辦「賽馬會精英運動員分享會暨嘉年華」,凝聚社會各界投入體育盛事。

一連三日的「七欖」賽事,除了上演多場精彩刺激的比賽,「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更為賽事添上色彩。其中受惠於「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的楊國富,現時是一位輪椅籃球教練,亦是退役的香港輪椅籃球代表隊成員。他於小時候患上小兒麻痺症,在日常生活以輪椅代步。後來認識了數位殘疾人士,他們送了一部運動輪椅給他,並帶他參與輪椅籃球運動,成為了香港輪椅籃球代表隊的成員之一。過往他曾參加輪椅欖球活動並觀看其他欖球運動比賽,對於今次能親身體驗「七欖」感到十分興奮,他亦感謝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協助輪椅人士的安排,讓不同背景、能力的人士都能體驗體育盛事。

馬會主席利子厚(右)與輪椅人士參觀場內的馬會展區。

另一位受惠於「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的張凱童,是一名殘疾人保齡球運動員,他在IBF世界殘疾人保齡球錦標賽中,男子TPB3級項目中獲得金牌,這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第一個殘疾人賽事,也是首個M Mark殘疾人賽事。該賽事亦得到了馬會的支持。凱童今次透過「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獲首批參與「賽馬會好動城市計劃」口述影像培訓畢業的口述影像員,向他口述七欖賽事,讓他跨越不同運動,與其他視障人士一同投入精彩的七人橄欖球賽事。

馬會|義工隊CARE@hkjc成員陪同輪椅人士一起感受「七欖」賽事。

此外,「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亦惠及不少長者朋友,黎永昌和鄭劍鋒年輕時參加本地職業足球賽事,退休後成為「賽馬會老友運動計劃—知『足』常樂」的資深教練。該計劃為50至70歲的學員提供適齡的科學化訓練,讓長者享受踢足球的快樂時光。對於今次能與其他學員一同入場觀看七欖賽事,他們感到興奮之餘,也讓他們可以與學員們分享自己對運動的理解和經歷,增強彼此的聯繫。

一如其他由馬會捐助的慈善項目,馬會對「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同時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

圖片:香港賽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