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警訊同你分享生活,包括宣傳片拍攝、防騙資訊,出trip經歷等,今次《Teen Teen 向上》請到大嶼山警區少年警訊會員同啤梨(葉文輝)分享生活。
今集主持人啤梨與兩位大嶼山區少年警訊會員、兩弟兄黃顯珞和黃雙駿討論「怕不怕陌生人?」

兩兄弟性格各異,哥哥雙駿不怕陌生人,弟弟顯珞說有時會怕。弟弟說賣旗的時候,怕跟陌生人說話,因為他較膽小,而哥哥則不怕賣旗,他見到弟弟害怕,便鼓勵他大膽點,見證弟弟進步。
顯珞由一開始很膽小,不敢跟其他人說話,之後慢慢嘗試問其他人買旗。他承認自己是害羞,但有哥哥在旁,就沒那麼害怕;今次他來電台錄音,面對陌生環境,也感到不怕。
啤梨好奇問顯珞為什麼哥哥在旁,會大膽一點?顯珞回應,「有熟悉的人在我旁邊做同樣的事、鼓勵我,這樣會大膽一點。」不過顯珞就說,因為膽小,所以不敢嘗試有些東西,例如機動遊戲或鬼屋。

顯珞希望像哥哥一樣,希望結識更多朋友,「我想認識更多朋友,在我的班中,我真的不能選擇,一定要認識朋友,否則會很悶。」雙駿建議弟弟問同學喜歡甚麼,自己也喜歡甚麼,找共通點。
外向的雙駿不怕面對陌生人,不過他分享一次面對陌生人很不自在的經歷,「有一次賣旗,有個姐姐說她很想買,但沒有帶零錢,所以她去便利店買糖果請我們,我就感到尷尬。」
Popa隊長的一席話
各位爸爸媽媽,不知道你們的小朋友有沒有性格比較慢熱,怕生保呢?他們通常在陌生人面前都會有些焦慮,不會主動和陌生人互動,亦因為這樣,很多時就被貼上害羞或細膽的標籤,甚至被人取笑,但原來這樣去否定小朋友的真實感覺,有機會為他們帶來負面的影響,試想想如果你第一天上班,會不會一來到就很熱情,跟新同事雞啄不斷,攬頭攬頸子呢?所以,與其說小朋友怕陌生人,會不會是我們大人未能易地而處,對小朋友的感受不夠敏感?還是我們未有足夠的耐性,讓小朋友學習和新認識的人互動呢?這些問題都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節目下半部分,請來另外三位少年警訊會員姜曉穎(Margaret)、李灝龍(Mark)、和張孝恩(Yan),分享大嶼山區少年警訊的精彩活動。
Yan在10歲參加少年警訊,至今已有兩年時間,最開心可以去很多不同地方交流,認識當地文化,學習更多不同的東西。Mark與Yan一樣,差不多加入少年警訊兩年,參加後發現少訊活動很有意義,最深刻的活動是挑戰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銅章級,「我們要在野外紮營、煮飯、寫地圖,畫自己走的路線來爬山,鍛鍊了野外能力。我也覺得自己學了很多東西。」

Margaret也分享參加少年警訊的契機,「我入大學打算找一些相關的實習,我本科是社會學,然後我想研究相關範疇,第一時間想起Crime and Defeat,即是犯罪方面的領域,然後就想起警察。」於是她搜尋警察有什麼符合她職業導向要求的實習工作,就搜尋了大嶼山區少年警訊。加入之後,她了解了很多關於少年警訊的不同活動,她說,「我之前完全不了解少年警訊的活動,我只是為了實習而做資料蒐集,在JPC做實習後,就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
她以今次電台訪問為例,形容這次機會很難得,在日常生活中絕對沒有機會去電台接受訪問,所以她完成實習後,成為少年警訊會員,希望涉獵不同領域的方向,以及增強守法意識,對她未來職業有正面影響。
Margaret一開始用實習身份加入JPC,長官對她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她在活動扮演著一個搞手的角色,需要規劃一些活動,她舉例在2022年暑假,負責舉辦一個三日兩夜的宿營活動, 那時適逢香港特區成立暨東涌新市鎮落成25周年,他們需跟一些不同的東涌或離島區的組織合作舉辦一些活動,她有幸地接觸不同地區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士。在過程中,她感受到跟別人合作是很重要,亦學識如何管理成本效益,例如分配資源、人手和互相合作。

Margaret續說,連她在內有兩名實習生,再加上一名活動助理,他們三位年輕人負責舉辦暑期活動給年輕人。她舉例他們希望通過閃避球,提升參加者的反恐意識,在溝通過程中,每個人都給予了很多不同意見,「我們會歸納到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值得可取的地方,但同一時間,我們會想有什麼可能的缺點、如何避免?這個活動對參賽者的體力要求比較高,我們如何去輔助參賽者到達終點,都是一個值得考慮,從而去解決的方向。」
Mark表示,他參加了兩天一夜營會,擔任組長,分配誰負責洗碗、洗菜,「我覺得自己終於可以領導好一批人,有一次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因為我未試過這樣帶領人去做好一件事。」而他很喜歡做領袖,「因為帶領人家整個團隊感受最好,很有榮譽感和滿足感。」
Yan參加少訊後,有領導才能的得著,他分享在一次分組活動中擔任組長,按組員的能力分配不同人負責不同環節,那次活動獲得了第一名,他感謝組員很堅守崗位。
三位會員在少年警訊的活動提升了領導才能和溝通技巧,受益匪淺。如有興趣參加少年警訊,可以到JPC App報名,或向學校老師查詢,學校會跟跟警民主任聯絡,派發報名表。
圖片: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