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 家長都發火?3招KO子女情緒失控

孩子發脾氣 家長都發火?3招KO子女情緒失控

你的孩子是否經常很暴躁,讓你不知如何應對?兒童心理學博士分享3個方法,好讓下次你的孩子變得暴躁、鬧情緒時,你就可以輕鬆應對。

第一點:由自己開始平息風暴

甚麼是「由自己開始平息這個風暴」?當我們看到孩子很煩躁、鬧情緒、尖叫,我們會容易傾向想要以暴制暴。孩子變得大聲,我們也會跟著變大聲,但我們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的聲量慢慢變得大聲,已經在鬧脾氣了,如果我們也跟著變得大聲,會令孩子更加覺得自己處於一個不安全、充滿危險的環境,這也只會害情緒風暴變得越來越大。第一個方法,我們都要留意自己是如何處理和應對生活中的挫折。

發脾氣-情緒管理-兒童心理-育兒2

第二點:讓孩子了解到所有感受可被接納

家長有試過說:「你都不明白」嗎?很多時候當我們講出這一句,都有一種感覺是想要再大聲一點,內心煩躁,想要搖醒對方,對他喊:「你到底明白我在說甚麼嗎?」

當孩子有很大的感受和情緒,他也處於相同的狀態。只有當孩子被接納,那個讓人感到可怕的很大的感受才會慢慢平靜下來,甚至是被消化,所以我們要記得,如果希望孩子鬧脾氣時快速冷靜,我們陪伴孩子接納他的情緒。

發脾氣-情緒管理-兒童心理-育兒1

到底如何可以給予孩子一個空間,讓他感覺自己是被接納?我很常對我的學生講一些句子,譬如說:「我想你一定是很憤怒,所以你會對我這樣說。我很想聽聽到底發生過甚麼事。為了幫助讓我聽得更清晰,我們一步步來,你慢慢說,我正在聆聽。」

這類說話其實很能幫助孩子平靜,而這個方法我也很常在與孩子進行輔導的時候用上,譬如我很常用的Mentalisation-based therapy (MBT),也會提到在與我們溝通的過程中,孩子突然情緒非常激動,在這個時候,作為孩子身邊的大人,我有一個責任要跟孩子說:「我想我們剛剛可能說了一些東西,讓你感覺不舒服,我們慢慢來,我想聽聽剛剛我是不是說了甚麼,害你感到不舒服和難受。」這句句子的重要性在於我們讓孩子知道,我們為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

家長也不要小看這一點,因為當我們在孩子身邊,我們會常說:「我想我剛剛做了某些事,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所以你剛才會有這個反應。」其實久而久之,當我長期這樣對我的學生,他們潛移默化,思考自己有哪些行為做得不好,然後引發了其他事件發生,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如果我們跟孩子說:「我想你一定是很憤怒,所以剛剛才會對我說這句話,我很想要知道發生了甚麼事,我想要清晰地聆聽你的話,我們來慢慢說,我正在聆聽。」

當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後,甚至是過了幾天後,我們也可以跟孩子說:「前幾天我知道你很生氣,當時你也有大聲地講話。其實當你不開心,我希望可以在你身邊陪伴你。」這是能夠幫助孩子平靜下來的最快方法,你不需要靠尖叫來獲得注意力,這個方法也很管用,因為很多時候當我的學生已經平靜下來,整個環境已經充滿安全感時,當我再跟我的學生說起這件事,很多時候他們都會感到抱歉,甚至會向我道歉:「對不起,我也不是想要大聲說話,但是可能那陣子我自己都不知如何應對,太多事情要處理。」

雙方如此慢慢溝通,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發生這些事情後,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所有的情緒都可以被接納。我們希望孩子調整的只是他表達這些情緒的方法,譬如儘管孩子生氣,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傷害自己和他人。

第三點: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

如果我們想要教孩子不要輕易鬧脾氣,除了告訴孩子不可做甚麼之外,孩子也要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我不想強迫孩子進行「深呼吸」等罐頭式的方法,因為每位學生當下想要的事可能都不同。例如有學生很愛玩積木,類學生生氣時會跟我說需要一個靜靜的空間,拼砌出不同的積木,然後將是骨牌效應般的推倒一個積木,然後所有積木都會隨之倒下,他就感覺排解了心中所有不舒服的感受。

發脾氣-情緒管理-兒童心理-育兒3

我亦有四年級的學生會跟我說,他感到憤怒時會提醒自己心中要想像著一個很大的紅圈,圈內寫上「PAUSE」(暫停)。他會跟我說,當他發現自己很憤怒或是狀態變差時,會想告訴自己:「我先自我調整,我的心跳變快了。我留意自己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家長在這些情況下,可以跟孩子溝通說,譬如當你很生氣,我們都做人那麼多年了,我相信我們不開心時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辦法,我們可以跟孩子分享這些方法,亦給予孩子空間找到對自己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們千萬不要待到孩子壓力過大,我們才來想如何教出一位不會常常鬧脾氣的孩子。

鳴謝 : Rosa Kwok
    兒童心理家

圖片:Freepik
編輯:周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