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標準普爾500指數曾高見4607點,距離2022年1月的4818點只差4.6%,出現了為期3個月的調整,最低曾見4103點,跌幅11%。但自10月底以來,美股極度強勢,在股神接連減持股票、增持現金之時,在這12個月的時間裡,標準普爾500指數現了11支陽燭,最近高位達到了5872點,較去年10月低位足足升了43%!
在這12個月發生了甚麼事令美股表現如此亮麗呢?回頭看當日市場上的看好邏輯,第一點是減息預期,2023年底,市場,甚至是部分聯儲局官員預期今年最多將減息七次;不過,今日已經是2024年10月底了,聯儲局只減息了兩碼,而且,後續的降息計劃隨著通脹又有升溫跡象,可能已胎死腹中。
第二個刺激美股向上衝的邏輯是美國經濟不著陸和企業盈利重拾高增長的預期。表面上,美國經濟果然堅挺,全憑國家財政赤字和負債水平累創新高;私人市場方面則處處隱患,自2022年10月以來的36個月時間,美國製造業PMI有25個月處於收縮狀態、新屋動工數字已連續下跌了兩年多,較2022年4月峰值累跌了接近三成、中小企破產案升至十幾年來最高數量,企業數量減少,失業率自然也觸底反彈。
真正在收入方面表現強勁的就只有三個版塊,AI半導體、網媒和因為股市不斷刷新高而受惠的金融服務。若撇除標普1500當中盈利最好的首10%公司,其餘1350間的平均盈利增長是零,而且有750間盈利平均倒退幅度達20%。
這種景象要如何理解呢?英文就一個字:Imbalance
不妨從市值來觀察Imbalance的程度。美國GDP約28.8萬億美元,但目前蘋果(APPL.US)、輝達(NVDA.US)、微軟(MSFT.US)、谷歌(GOOG.US)、AMAZON(AMZN.US)、META(FB.US)六大企業的總市值已達到15.7萬億美元,佔了美國GDP的55%!
但這六大企的銷售額佔美國GDP又有多少呢?TTM計,蘋果約3900億、輝達約963億、微軟約2500億、谷歌約3300億、AMAZON約6000億、META約1500億,加起來就大約1.8萬億美元,佔GDP僅6%。
這是否泡沫呢?只有未來的歷史可以斷定,但市場是在暢泳抑或在裸泳呢?比較下今日和兩年前的預測就可以知道。2022年9月,Bloomberg統計標普500等權重指數的2025年盈利預測(SPXEWI)高達488,今天是432,較兩年前低了12%;兩年前標普500指數的2025年盈利預測高達455,今天是380,較兩年前低了17%。
不過,兩年前標普500等權重指數的高點在6500,今天已接近7400。在『盈利增長』標題的裝扮下指數上升了14%,但盈利預測卻在兩年間赤裸裸地下修了12%至17%。
股神自去年底以來接連減持,已經平安上水了,剩下來又有幾多投機泳客原來在裸泳?美國總統大選將在哈囉喂後的11月5日上演,市場上各種鬼怪裝扮會否隨著哈囉喂派對結束而打回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