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教育|以大自然為師的實習體驗

保育教育|以大自然為師的實習體驗

海洋公園自2017年起與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民青局)合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計劃由民青局全額資助,累積參加學生人數超過150人。目的除了讓年青人擴闊眼界,更希望喚醒他們的保育意識,並認識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行業,培養工作經驗,有利未來個人發展。

計劃於今年6至8月舉行,海洋公園共帶領52名香港大專生前往四川臥龍、福建武夷山及山東青島完成三至六星期的實習。參加者來自本地10間大專院校,分別修讀生物、社會科學、物理、中醫、視覺藝術等多元化學科。活動內容亦十分廣泛,例如「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片區青年實習計劃」,除了參觀大熊貓保護區,學生更要擔任戶外研究員、生態導賞員、社交媒體教育宣傳達人等崗位,獲得難能可貴的工作經驗之餘亦對他們在學習及個人成長上有所啓發。順利完成實習後,這批學生於10月4日來到海洋公園分享所見所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及青年專員陳瑞緯亦有到場與學生交流。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活動參加者日前再聚首一堂,交流實習經驗及心得。

中大生物系陳卓朗同學就是其中一員。於四川實習期間,他留宿於野外保護站,每天一覺醒來身處於大自然之中,天氣炎熱而不時有傾盆大雨,但又緊接下冰雹,面對天氣經常驟變,時晴時雨,旅途可謂艱辛同時亦磨練了個人適應能力。他感謝帶隊老師沿途指引,團隊才可順利成行。他亦分享自己喜歡生態攝影,旅途中攝下不少珍貴相片,收穫豐富。體驗如此難忘,亦令他反思了香港的生態保育措施。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擔任戶外研究員的同學要協助科研人員進行生態調查及巡邏,亦要製作當地的生態圖鑑。右圖就是陳同學拍攝到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錦雞。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同學亦為當地景點設計紀念品,以四川卧龍的野生動物為主題,製作了精美的印章及磁石貼。

參與「武夷山生物多樣性保育青年實習計劃」的小隊亦跟隨當地專家,到訪不同景區及保護區,探索了獨特的丹霞地貌,認識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辨認了不少珍稀植物。武夷山的種茶文化歷史悠久,這方面的科研及文化產業自然更蓬勃。來自香港教育大學生物科的蔡同學就分享了品茶的經歷,除了學習分辨茶的好壞,亦淺嘗宋式點茶的技藝。此次實習計劃亦設有茶品研究員的實習崗位,同學要了解當地的茶樹生態,以生物學角度進行研究及分類,亦參與鑑定及化學成分檢測等工作,可說是從頭到尾了解茶的產業鏈!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實習生一起參與製作茶葉,由採茶至烘茶的工序都全程參與,最後更獲得一罐自己親手製作的茶葉。

「山東青島海洋科學青年實習計劃」的內容就截然不同了。就讀香港大學園藝學的毛同學提到,實習時經常要出海工作,亦有幸登上科學考察船參觀,向船員交流學習。計劃以海洋為主題,內容多樣並涵括海洋氣候﹑海洋地質及海洋生物等三方面。同學能認識很多在香港未曾接觸的事物,例如從未嘗試「劏魚」的同學要學習製作魚類標本;以往只從新聞報導上聽說過的「可燃冰」,亦能在國家級實驗室直接觸碰得到;另外又曾為一所小學籌備嘉年華,以遊戲形式宣揚海洋保育。毛同學說與當地小朋友互動,讓他們從遊戲中學習海洋知識,是他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從小教育,文化傳承,亦是他參與計劃的初衷之一。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同學曾登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九號」科學考察船,了解國家級海洋科技的專業設備,又和船員交流學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生活-保育-教育-自然保育-海洋公園

雖然籌備時間只有一星期,但同學都為嘉年華積極準備道具及紀念品,最後與當地的小學生打成一片。

海洋公園將於來年繼續與民青局合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歡迎對保育及生態旅遊有興趣的大專生參加。名額有限,機會難逢,記得密切留意最新消息!當然,生態旅遊亦不只是年青人的專利,喜歡大熊貓的你,明年除了可以到海洋公園探望6隻熊貓,不妨也考慮走訪四川臥龍。該地位於神樹坪的大熊貓基地當年因汶川大地震而損毀,而香港亦有全力支持重建項目,該處對香港的遊客免費開放,把握機會到訪大熊貓「安安」「可可」(現名)的舊居吧!

圖片來源:海洋公園、Long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