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三女俠|談…大閘蟹

財智三女俠|談…大閘蟹

香港人是愛吃一族,甫過中秋吃罷月餅,即踏入吃大閘蟹之季節。一到農曆八至十月即新曆的10、11及12月,都是大閘蟹當造之時。俗語有云:「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簡短兩句點出吃大閘蟹的精髓:所謂「圓臍」即肚身較圓大的蟹乸,蟹膏黃澄澄較流質軟熟;而重陽過後即新曆11月,就以「尖臍」而膏身較硬而白的蟹公較可口。公乸各有不同,各有各滋味,任君選擇。

不才並非大閘蟹迷更談不上是吃蟹能手,而且天生有點「潔癖」,說白一點主要是是怕麻煩及懶,並不愛外出吃蟹,但自從幾年前認識一班新朋友,她們都喜愛海鮮,大閘蟹更是其中一個必吃之選,本著又吃又聯誼的心態,很自然地吃起大閘蟹來,更約好了下周初一行幾人來個大閘蟹放題,放肆一番。

題外話一提,不同人吃蟹也反映了某種性格特質:友人J選擇快快來密密手,試過放題時間內吃完50幾隻蟹的「創舉」,不才歎為觀止;友人K則習慣邊抹邊吃,吃完將蟹腳放塞進蟹蓋再蓋上蟹臍;友人S及友人N則偏愛蟹乸…

大閘蟹(Hairy Crab),也稱上海毛蟹,主要生長於內地沿海河口地區的小型蟹種,因此其學名稱為「中華絨螫蟹」,過往最出的當然是江蘇陽澄湖,不少食客因產地聞名而甘願以高價品嘗,故大部份大閘蟹均以高利潤出口,香港就是其中一個主要市場。

吃大閘蟹當然好,但做大閘蟹則可免則免。大閘蟹被運到在香港的凍櫃中,通常都被粗繩綑綁,動彈不得,而這種形態如同被套牢的股票一樣,走又唔係,唔走又唔係,相當無奈,而散戶手中被套牢的股票,就是「蟹貨」。

雖說不要做「大閘蟹」,但過去一年港股市場成交低迷,氣氛薄弱,身邊做金融的朋友們個個大喊「入錯行」、「要轉行」之際,內地政府來個「組合拳」,政策措施涵蓋內銀、內房和股市,重錘出擊,激出資金回攏中港股市。消息一出,港股即由9月23日的18247點升至9月30日的21133點,幾日內暴力式抽升逾2800點,即使恆指距離歷史高位還有一段路程,但成交已率先破新高達5058億,「北水」於十.一假期前仍相當積極,買賣金額破2000億創紀錄新高。

內地黃金周假期,滬深港通亦於10月2日、3日、4日及7日暫停,亦表示此4個交易日都不會有內地港股通投資者參與,令散戶略有卻步,估計港股升勢或者只是「幾日貨仔」;然而,國慶假期後首個交易日,港股在缺乏「北水」支撐下仍表現強勁,全日飊升1310點,成交亦達4340億,明顯是外資及基金追貨所致。

氣氛好轉成交增,港交所(0388)自然受惠,幾日間股價直升至370元水平,券商股及內房股亦大受追捧;恆指升至22000水平已出現超買,資金推動下似乎越升越有;不過,散戶似乎對「蟹咗」的套牢感覺仍猶有餘悸,即使胆子大了些,但入市仍以短炒居多,實行速戰戰決,食咗先算。

寧吃大閘蟹,勿做大閘蟹!

財智三女俠|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

由本台舉辦《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經已順利舉行,今屆總共有17間企業分別獲頒發「傑出灣區企業– 綠色可持續發展大獎」、「傑出灣區企業– 社會可持續發展獎」、「傑出灣區企業– 企業管治傑出大獎」;當中有4企業更加以高分跑出,勇奪「灣區企業可持續發展大獎2024」,在此,先恭賀各得獎機構。

今屆主題為「融入ESG•創造企業新價值」,活動的論壇亦以同一主題作核心,邀請兩間業過來人作實例,證明企業只需「諗多些少,行多一步」,所謂的「新價值」就會應運而生,詳請可留意新城財經台及MBOTV的精華重溫。

作為項目統籌,今年特別有感受,借此機會分享一下。首先,是參加的企業機構類別。回想過去數年,不論是SDG抑或ESG議題,除上市公司外都較少人關注,對非上市企業來說,或者也有種「關我甚麼事」的想法;樂於見到今年非上市機構的積極參與,希望得到有認受性的獎項,證明ESG概念已推展到非上市及中小企層次。不才在《智識ESG》節目上經常提到,要令整個生態圈發展更成熟,除了有政府鼓勵,大企業作為「大齒輪」落手推行,中小企則擔起「小齒輪」的角色,在彼此的配合與推動下,香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圈之路才可以走得更遠。

港交所於今年4月,刊發本港上市公司氣候訊息披露新規定,要求本港上市公司自2025年起,須披露Scope1及Scope2的溫室氣體排放,此舉除關乎上市公司本身,對它們的上下游供應鏈,即對中小企影響就更加大;企業於新規下要嚴選供應商,如中小企能配合推動可持續發展,分分鐘能拓展「新商機」。

第二,為貫徹及實踐ESG理念,今屆活動上頒發紀念獎儀式亦實行數碼化。不說不知,據計算,一張A4 紙排放量為18 公克CO2 的碳足跡;今次改為電子感謝狀,亦得到評審及其他嘉賓們的支持,希望在ESG中的「E」方面行多一步。

資料顯示,香港近五成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發電,其次是運輸交通,廢物則排第三。政府在《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以及全民減廢的四大減碳策略。去年特首施政報告亦提出為達到「雙碳」目標,政府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相信節能減排仍會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點項目之一。

過往在亳無節制地消耗地球資源下,我們享受了好處,是幸福的一群;當然,社會不斷進步,「零碳」時代亦非要大眾走回頭,也並非「Either… Or」的問題,只是在消耗過程中減慢步伐,盡量尋找替代品;套用簡單的經濟學理論,當需求上升而供應不變時,通常會導致價格不斷上。如果你不想在日後以更昂貴「成本」享受自然資源的話,生活融入ESG,你我都盡盡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