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打破百年道氏理論根基?

蘋果公司打破百年道氏理論根基?

道氏理論歷史相當悠久,最早是為探究經濟景氣循環的規律,經過百年發展,成為了今日技術分析的原點。它認為市場存在一個可以依循的移動趨勢,股市反映經濟,自然也會以類似於經濟走勢而行。其理論之一,它觀察不同行業與大市之間的表現變化,便能夠把握當下周期所處的位置和預測未來的走勢方向。

在十九世紀末的背景下,經濟構成以工業生產和運輸行業為主,Charles Henry Dow也就按當時的環境創建了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和道瓊交通平均指數(DJTA),並觀察兩者的移動平均走勢的的一致性或背離度,以之為推斷股市走勢確定或轉勢的訊號。

例如,今天正在發生的情況,相比在上個月再創新高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道瓊交通平均指數(DJTA)已牛皮了兩年,反映經濟活動、消費需求都在轉弱。DJTA在2021年底創過歷史新高後,在2023年7月展現過另一次強勢,但沒有刷新高點,並形成了明顯的雙頂形態。其後走勢,由2023年7月高位16717跌至10月13471,年底隨美股大市反彈,但三次升至16150左右已行人止步,今年以來,已經第三次向下探作勢要跌穿16800的感覺。

這種背離,在道氏理論的角度,當然是一大警號。而且,背離的時間愈長,可能反映牛市的投機氣氛更濃,偏離基本面更遠。

背離又豈止道氏理論。近日美股大熱的科技股,除了受到AI潮熱捧的輝達(NVDA)市值破錶外,蘋果(AAPL),竟然因為要爭做市值第二大來防止基金轉倉潮,在業績差、前景淡、受大股東減持等不利的環境下從5月低位164美元一口氣彈升至214美元,升幅高達三成!

不過,在蘋果急升刷高之際,持有四成蘋果倉位的巴郡(BRK-A),股價卻自三月以來顯得牛皮。自今年3月刷新高後,巴郡股價非但沒有因為蘋果升三成而轉強,反而在600,000美元至630,000美元之間徘徊。

蘋果與巴郡之間的背離,與DJIA和DJTA之間的背離殊途同歸。巴郡的投資組合幾乎反映了半個美國經濟,而巴郡的歷史走勢也與美國經濟高度相關,只是Beta較低,波幅比大市細。今天巴郡已牛皮了三個月,美國的商品物價及需求也跌了五個月。

蘋果作為消費品供應商,收入連續幾季負增長已反映基本面的轉勢,與巴郡的股價走勢是匹配的;但蘋果在股市的金融屬性,卻出現巨大背離,市銷率來到了8.6倍的歷史新高。2007年金融海嘯發生前的股市泡沫,蘋果的市銷率也只有6.6倍,在過去20年的平均市銷率也只是大約4倍;今天,高增長期已過,面對業務進入成熟期,甚至是衰退期,估值卻比泡沫更泡沫。


【關於 #佛系股評人梁樹德(Scott)】
MBA, MCG, MAP, IPA, CMA(Aust), ACG, HKACG, CESGA, IRC, AHKIoD 曾擔任本地金融機構的經濟分析員及證券分析員,從研究宏觀經濟跳入股票分析;後來成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人員,熟悉上市公司的財務及資本操作、營運和公關策略。曾/現任信報、新城財經台、明報、大公報、DBC 數碼電台、Roadshow等媒體的專欄作家及演講嘉賓。執筆專欄包括《佛系股評》、《港股淘寶》、《膏腴梁肉》、《妙輝博客》、《尋珍記》、《股壇精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