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聽到成人說: 「小朋友唔讚得,會讚壞!」怎樣才算「恰當的表揚」?根據正向心理學,多用正面言語和具體的讚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心理基石,日後面對成長的挑戰更有信心。
權威型教養模式
在競爭文化中,父母相信孩子需要透過成功才能獲得肯定和幸福。因此少不免運用權威型(authoritarian)傾向的教養模式(parenting style)來栽培孩子,父母傾向要求子女高度服從,行為完美,並按父母認可的方向發展。
他們傾向相信,欣賞孩子會令其驕傲和自滿而不再進步,因此避免欣賞孩子,甚或以批評壓抑孩子的滿足感。
像孩子展示努力成果時,會說「這次還是錯了很多,你太不小心了,為什麼不是拿第一名呢?」或「學學某某吧!他比你做得好呀!」
這些情況似曾相識嗎?這像你小時候成長的情況嗎?現在的你,教孩子時也會出現這些念頭或衝動嗎?
欣賞孩子好處多
近代的正向心理學研究正好安撫了家長害怕欣賞孩子的恐懼。根據正向心理學的幸福模型 (PERMA)指出,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和成就感(Achievement)都是讓人們生活得幸福而有動力的元素。應用研究實證顯示,與權威型的家長的想像相反,原來快樂、滿足、興趣等正面情緒,才能讓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更具復原力,而成就感更能推動他們具有自我增值的動力。
具體欣賞取代「叻或成就」
欣賞不但可讓孩子滿足快樂,當具體地以正向心理學中的「品格強項」來欣賞子女,更能讓他們認識自己,發現內在潛能,並知道努力能被肯定,從而增添正向情緒和成就感,信任自己,勇於嘗試和面對挑戰。
以下有兩個例子,假如你是孩子,你聽到哪一個會更開心,更感到鼓舞呢?
A:今次默書內容咁深,我真係好欣賞你嘅堅毅努力去面對挑戰呀!
B:今次考得幾好啊。下次再努力啲!
你能感到分別嗎?當A爸媽具體地說出孩子的強項,並指出看見他的努力時,子女能更認識自己,而無論結果如何,我的付出也會被肯定,從而得到成就感。而B家長讚揚了孩子的成果,孩子雖感到愉悅,但沒有從中認識自己,而成就感就只能取決於分數。
不論孩子或大人,我們都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勵。多用正面言語,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心理基石來面對成長的挑戰。
鳴謝 : 輔導員
馮美欣 (Yannis Fung)
圖片:Freepik
編輯:周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