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身體力行教科書式說好地方故事

黃仁勳身體力行教科書式說好地方故事

歷史會做出見證,2024年將會係人工智能題材在投資界最光輝的一年。

輝達盛世,市值颷至全球第二大,與距離排頭位的微軟只差一個馬鼻;較「踏實」的台積電不遑多讓,當股神旗艦股價呈現頭肩頂之際,台積電股價則步步進逼,市值已追上與半個美國經濟掛勾的巴郡。

輝達市值隨時成為世界一,執行長黃仁勳頻頻亮相,除了興奮得在「波衫」上簽名外,也四處演講做足百二十分的宣傳,一邊分享成功哲學,一邊說好台灣故事。就在十日前,黃仁勳在台大綜合體育館演講,簡單用一句話震撼全台胞:『台灣是無名的英雄,卻是全世界的支柱』。一個小小寶島,曾被周恩來揶揄『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今日卻成為了全球科技業支柱,美國半導體協會曾預算,如果台灣有一整年無法生產晶片,全球電子業收入將減少5000億美元。

點解台灣咁勁?黃仁勳在演講中也公開點名七家台廠感謝合作。台灣的電子產業鏈發展由上至下,形成一個上中下游業者的全產業聚落群,把一百年前的「福特主義」做到極致,採取細膩分工,以競爭、協作兼有的市場運作把大家一齊做大做強。這種有錢齊搵、有達齊發的關係,也在近幾個月的股市表現中充分顯示。黃仁勳在輝達股價狂颷時,就運用自己的明星效應,隔三天就透露與美超微合作,隔五天就透露與台達協同,每一位與黃仁勳扯上關係的公司,股價都拾級而上。

黃仁勳-Nvidia-佛系股評

作為一場Show,黃仁勳當然不忘表達對寶島的謝意,也不怕肉麻骨痺,開口就說『若沒有台灣,輝達的願景將是無法實現的夢想』。其實說好一個地方的故事,最實際是政府在法規、土地、引流吸資等方面做好產業配套,靠的是口碑,有大咖在世界巡迴演出,又何用花大錢賣廣告燒煙花宣傳丫。

香港的本土大咖又在做緊咩?年近60的李澤鉅苦口婆心話畀全世界知香港人這幾年很辛苦,千祈要保住金融中心地位;老半輩的陳啟宗提醒結構變化令資產價格趨跌,港人要接受現實。現在才講這些話,有點遲,也不夠透切。

兩年前出版的《美元霸權衰落時》就有如下見解:『若要按中央的方向促進大灣區融合,促進區內的人才流動是發展關鍵…但兩地人員流動存在一個最大障礙,就是香港和內地的薪酬水平差異太大…兩地的收入差異有其原因,第一,香港比內地發展早20 年以上,基數原本就較高;第二,香港的專業領域特殊,也擔當中介人角色,令本地文職人員的平均薪酬普遍膨脹,較其他已發展地區的大城市更高,最簡單以特首的薪金為例,其薪酬水平比美國總統還要高;第三,是因為香港實行高地價政策,間接成為香港的薪酬水平較高的原因…要順利令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更易融合,便需要收窄兩地的生活成本差異,而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拉低香港的樓價和薪酬水平。即使內地的加薪速度較快,但要追上香港的薪酬水平仍需要一段長時間,拉低香港的薪酬水平明顯比提高內地的薪酬容易…』

要拉低香港薪酬、物價與內地接軌?在兩年的對環境,很多人認為絕無可能。但今天呢?近日路透社引述消息,中信証券為了縮小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的薪酬差距,要大削里昂證券(CLSA)逾100名銀行家的基本工資三成…

交通日益發達,港人已習慣到內地以低成本消費,本土求存降價是勢在必行。至於政府,一方面大力推動吸收南下勞動力,肯定會限制了本地薪資增長; 另一方面以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恒常化倒貼港企北向設立辦公室,這又很大機會放大香港寫字樓空置問題…

以上種種,應該是陳啟宗沒有說出口的結構變化。搵錢多唔代表生活幸福,或者生活成本下降、壓力減少,實現「香港人真幸福」的日子快將來臨。繼續在此地生活,唱好香港是必需的,執政者看到本文,千祈唔好嬲我!


【關於 #佛系股評人梁樹德(Scott)】
MBA, MCG, MAP, IPA, CMA(Aust), ACG, HKACG, CESGA, IRC, AHKIoD 曾擔任本地金融機構的經濟分析員及證券分析員,從研究宏觀經濟跳入股票分析;後來成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人員,熟悉上市公司的財務及資本操作、營運和公關策略。曾/現任信報、新城財經台、明報、大公報、DBC 數碼電台、Roadshow等媒體的專欄作家及演講嘉賓。執筆專欄包括《佛系股評》、《港股淘寶》、《膏腴梁肉》、《妙輝博客》、《尋珍記》、《股壇精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