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 Teen向上 | 葵青區少年警訊會員 分享受罰經驗和會員日常

Teen Teen向上 | 葵青區少年警訊會員 分享受罰經驗和會員日常

少年警訊同你分享生活,包括宣傳片拍攝、防騙資訊,出trip經歷等,今次《Teen Teen 向上》請到葵青區少年警訊會員同啤梨(葉文輝)分享生活。

學習忙碌,娛樂時間很少,一到玩樂時間難免幾位葵青區少年警訊會員分享自己的生活,當中不免會受到父母懲罰。

左起:宋恩妤 SUNG Yan-yu、彭鈞雅 PANG Kwan-nga、黃溢瑤WONG Yat-yiu、主持人啤梨
圖片:新城

Suki因為打機超過了做功課的時間受到懲罰,爸爸罰她入房靜坐,閉門思過,遠離手機。自這次懲罰之後Suki勤力在學校將功課完成,不想再被罰閉門思過,因為這個懲罰很悶。

Eva因為和妹妹搶玩具,被罰站到懲罰區裡閉門思過,望著門反思自己的行為,還記得當時受到懲罰,覺得很害怕。經過3分鐘的反思,亦都覺得自己確實有錯。

Nico回憶自己三年級的時候不喜歡做功課,覺得老師總是佈置太多功課。有一次因為太累,做功課不專心,被媽媽罰到冷靜區冷靜。有時候被罰但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便會開口和媽媽溝通,聽完媽媽的解釋,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而三位小嘉賓亦都分享身邊同學的故事,有同學被媽媽罰的時候要閃避媽媽扔過來的物品,或者在冷靜區反思的時候被媽媽用皮帶鞭打,同學們笑言不知道是真是假。

冷靜區除了用於反思自己的不當行為,亦用於冷靜情緒,小嘉賓分享自己的曾被同學指責自己「綠茶」(兩面派)的遭遇,非常不開心,回家後向媽媽傾訴,講出整個經過,媽媽請她到冷靜區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POPA隊長的一席話:聽了幾位小朋友被父母懲罰的經驗,小朋友能好好反思實在相當難得,但需要注意的事,如果經常在小朋友不注意的情況下以time out (暫停時間)作為懲罰手段,可能會讓小朋友有被遺棄的感覺,以為父母的愛有條件,因此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給父母建議:有陪伴的反思,由父母陪伴進行反思,由time out變成time in,從而建立更深厚的親子關係。

除了三位年紀比較細的小孩子,亦有幾位大哥哥、大姐姐分享加入少年警訊後參加的活動及體會。

左起:主持人啤梨、劉諾希 LAU Lok-hei、陳嘉恩CHEN JIAEN、羅頌恒 LAW Chung-hang
圖片:新城

恒仔加入少年警訊已有7年,嘉恩於1年前加入,諾希半年前加入。恒仔分享去年前往張家界參觀的體會,這是恒仔加入少年警訊後第一次參加交流團,成團30多人一起出發,發揮大哥哥的角色照顧其他會員。恒仔亦透露今年會有前往福建的交流團。

嘉恩則分享去年在國安教育嘉年華中以宣傳單位身份參加交流,協助警方宣傳防詐騙,提高市民防騙意識,尤其電騙和網騙的防騙知識。分享過程中,嘉恩提醒大家要盡快下載防騙視伏App,當中三大功能包括可疑來電警告,可疑網站檢測以及公眾舉報平台,以便大家鑒別出不同消息的真偽。

諾希則非常熱烈相應學校活動,亦都因此加入警訊,短短半年已經參加過宣傳片的拍攝,諾希在節目中分享拍攝過程中難背台詞,不時會笑場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