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致勝 Content is King

內容致勝 Content is King

統計五月,各地巿場都曾經給過大家頂峯的快樂。但隨著聯儲局發表其議息會議紀錄,揭示有多位決策官員對推進減息行動未有足夠信心,認為一系列數據顯示通脹較聯儲局預期頑固,質疑現時的政策是否足以將通脹降至目標水平。

這個觀點跟聯儲局主席之前所帶給市場有關利率政策的措辭並不一致,短時間令市場有點無所適從。尤記得年初時,市場還熱烘烘地搬出2024年四次減息的預測,但隨著令市場失望的第一季通脹數據和持續較強經濟表現同時出現後,要持續觀察才可以決定聯儲局下一步行動的呼聲亦越來越高漲,市場只好將減息的預期日子不斷往後移,甚至有券商預測,市場可能要接受今年不減息的場景。

默默向上游

政府把房地產辣招撤去之後,曾經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一分生氣。有專家當時預測,有關房地產的三大壞消息 (政策,利率和經濟)已盡出,所以房價最壞時候相信亦已過去。不經不覺撤辣已經過了11週,在這兩個多月中,我們看到有新盤首輪沽清,但同時亦看到有新盤劈價求售。我們看到年初至今一手成交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但同時亦看受到多個新盤相繼減價促銷影響,二手成交逐步放緩。

我們看到西餅客一口氣買了半打單位投資,但同時亦看到持貨八年的業主蝕讓出售單位。如果參考中原領先指數,撤辣前指數為143.02點,最新一週公布的為143.78點,兩個多月的高位為147.08,撤辣的近期效應經已歸零。

未來的房價走勢,可能就如中原施生所言,政府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政策去鞏固撤辣的效果。如果在撤辣後全以純巿場因素驅動去尋找新的均衡點的話,那麼經濟和利率這兩大因素就至關重要。經濟轉型需時,所以利率「Higher for Longer」這因素將會為房地產市場帶來更顯著的影響,大家不可不察。

編輯和筆者都發現,一些討論房地產的文章都比較客易有較高的瀏覽次數 (view 數)。所以,主編都希望各名家多寫一點涉獵這類型的內容。因為他們相信房地產是普羅大眾,不論是什麼階層,都必定關心的一個議題。因此,能對此題作出分析的文章,自然會有一定的吸引力,有利引導流量。不過,筆者同時相信,除了選題以外,文章內容的嚴謹性亦十分重要。筆者這半個月一篇的文章,每次亦花上不少時間去做資料蒐集,以確保內容的完整才將之呈現於讀者前,真心希望有緣的讀者會漸漸增多。

最近,在收集材料時,遇上一個好有熱度播客(Podcast) – Acquired. Acquired 這個播客由 Ben Gilbert 和 David Rosenthal 兩位創業投資家在2015年創立。最初,本著自己的專業範圍,去介紹一些收購合併的公司範例。

後來,他們以「Every company has a story」 為題去深入介紹他們有研究的公司。Acquired的產量貴精不貴多,大概一個月發行一集。他們一集播客,打破一般網上媒體以短為優的慣例,兩個主持往往可以花2-5小時去談一家公司的點點滴滴,內容非常豐富。根據報道,他們為每集內容花上100小時去搜集資料,詳讀公司創始人的傳記和相關參考,並在播客中將不同資料聯繫起來,讓聽眾聽得生動並有所收穫。難怪不少大企業高管都是他們播客的忠實聽眾,連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亦曾說 :「You do an amazing job. You do your resear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的威力

在中文字的世界裡,大家都嘆息道 : 可能除了金庸和倪匡,要利用創作而名成利就,已經後無來者了。曾有填詞人說過,如果在海外寫了一首家傳戶曉的歌曲,收到的版權稅已經足以富甲三代。亦有海外電影編劇到今天仍然可以收到早年作品的分紅。看到如此兩極的情況,如何把中文創作經濟產業鏈打做起來是一個大課題 !

最近,香港製作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在香港和內地大收旺場,電影更有機會問鼎香港票房歷年冠軍,為近年香港電影平添了許多話題。他們花費巨資去搭建的城寨佈景,成了大家關心的一部份,有建議希望可以把它保留下來作為吸引影迷和遊客的一個景點,豐富遊港的內容。

這個意念確實可以有效利用創作出來的知識產權 (IP)產生更多經濟效益,但單靠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足以產生持續的效益。從全球的經驗來看,華特迪士尼是近百年利用創作出來的IP而成功變現的表表者。而近二三十年,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現,更能保持強勢在不同領域令大家心悅誠服地獻上口袋中的Galleons。

從上圖可以看到,讀本和電影可以說是最直接把創作出來的故事變現的方法。單單讀本,全球就已經賣了超過6億本了。電影方面,更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把7本故事製作成8部電影,成就了8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但更令人吃驚的是,它所引伸出來的玩具 (包括電腦遊戲)亦可以達到相近的收入規模 ! 看看你們家裡,應該也可以找到一兩枝魔法棒吧(一笑)。這裡還未計算在運在建有關故事的主題公園和體驗場館呢 ! 這種生生不息的變現能力叫人驚訝。

在香港股票市場中,其實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有著豐富的IP資源,關鍵在於公司管理層能否釋放當中的價值。不少價值型基金公司亦已經早早作出佈署,期待價值發現。有投資者甚至跟上市公司簽約成為商業顧問,以達成心目中的催化劑 !

創作是未來的根本,大家一起努力吧 !


【關於 #何國良】
何國良 Patrick Ho 出生於香港, 曾任沛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香港賽馬會會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統計學學士和統計學哲學碩士學位。
曾長期擔任明報財經網《基金看天下》專欄作者, 新城電台節目《理解投資》主持人,滬港通投資者教育講座主講者,曾任香港特許金融分析師學會董事,二十餘年致力投入香港內地投資者教育工作。
何國良 Patrick Ho